为了解双碳目标在校园的实施情况和可行性,我们团队来到了实践第一站——浙江理工大学。在校园中,我们首先决定去了解校园内现有的的碳排放和碳吸收量。我们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出发,通过较为准确的碳排放计算器量化计算出一位普通大学生的碳排放量。高校学生一天呼吸排出的碳含量约为47千克,在衣食住行方面排除的碳约9.674千克,总共约56.674千克,这是实际排碳量,而由于呼吸时对氧气利用率低,在呼出的含碳气体中既包含人体内转化出的含碳气体又包括吸入时自有含碳气体,所以有效的高校学生一天的碳排放量约为13.84千克。而浙江理工大学校园绿化约占比校园面积36.7%,浙江理工大学占地面积2100亩,绿化面积770.7亩,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含碳气体,所以校园绿植每天可吸收气体预估为51636.9千克。浙江理工大学在校师生约为26000人,共排放约338000千克有效含碳气体。其排放的含碳气体远远大于绿植所吸收的。经比较,成员们发现校园内排放的含碳气体远大于绿植所吸收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之比相差约6.5倍,虽然衡量的精度可能并不太精准,但反应出的效果大体一致,浙江理工大学对于零碳校园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团队成员了解到,得益于市政府与校党委的大力支持,目前,浙江理工大学的节能建筑项目规模正不断扩大,充足的资金流入为浙理的零碳建筑改造提供了全面保障。以教学楼为例,吕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浙理建筑的零碳设计:浙理教学楼主要从遮阳与能源利用两个层面实现节能环保,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代替教学楼屋顶覆盖层,把建筑、节能与美学融为一体,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节约与零碳发展。在另一方面团队成员来到学生寝室进行实地调研。在走访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浙理学生寝室的资源循环工作较为完善,有着多方面可操作性强的循环实践。例如,在书籍回收上,每栋学生寝室楼配有专门的书籍捐赠箱,临近学期末时,学生社区联合会通过摆摊、海报等方式宣传书籍捐赠活动,鼓励同学们将废旧图书纸张搜集和回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8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