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一路南下,飞机,火车,汽车,由傍晚到子夜,我们在飞机场静待黎明,在火车上埋头大睡,在汽车上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山河作伴,日月同行,终于来到了素有“中国过桥米线之乡”的云南省蒙自市,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拉开了帷幕。
稍作休整,到达后的第二天,便进行了云南心血管疾病的调查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被分配到了问卷调查项目,手拿一平板,戴上一口罩,一桌一椅,在被抽选到的各个村镇卫生中心,就成为了我们问卷调查小组的作战场所。
每天清晨的6点半,宿舍里接二连三的响起了各式的闹铃声,伴随着床铺的嘎吱做响,穿衣洗漱,吃完早饭。7点15左右,在大客车上用尚未彻底苏醒地脑袋朦胧琢磨今天的工作。一个小时后,我们便到达那早已排起长龙队伍的乡村卫生院。说话——就是我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了。问卷调查的对象,年龄从18岁到75岁以上不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经济状况和疾病发病史等等。我们和调查者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回答,然后录入和上传调查信息。我常常这样开启一段问卷调研:“坐着嘛,麻烦把身份证出示一下,”然后顺手把自己的椅子拉近他们一些,便开始了问卷,诸如:“您吸烟吗?每天都吸吗?吸了多长时间?戒过烟吗?……”从头至尾,平均完成一个人的调查需要15分钟左右。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十分配合此次调查,亲切的称之我们为医生——而我们大多才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这样每天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坚持了12天,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我们管这叫“下乡”,调查期间,我们与蒙自自然村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沟通交流,大家年龄不同,文化知识背景不同,生存环境不一,而就在这每一个短暂的15分钟里,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百态。被调查者身份证上的一组数字:1936、1945、1967、1985、1996、2003……仿佛一连串的时光岁月就摆在眼前,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之感。调查现场,遇到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老夫妻,或是年事已高,丧偶独居的孤寡老人,见过饱经风霜,迷茫压抑的中年大叔,还有早年涉世,不良嗜好的青年。我把问卷调查内容通俗易懂地表述给当地村民,耐心地不厌其烦的向听力下降的老人重复陈述同一内容,当然也有过刻骨铭心的时候,我和同伴轮流换岗吃不对点钟的中午饭,经受过被调查者的误解、质疑和不公,但都心平气和地解决并圆满完成任务。
除了调查实践外,我在实习中也尝到了不一样的精神果实。在蒙自疾控中心组织的座谈会上,中心主任询问我们大学生为什么要掌握学习那么多的书本知识?而在你们的实践中用到的确很少,那岂不是白学了?他接着便抛出了解释:用瓢向桶里打水时,如果桶里只有一瓢水,那么是打不出水来的,所以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所在——为步入新的人生阶段打基础,厚积薄发!是啊,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一定的位置高度,进而适时学而所用,才能发挥出有效的能力。
在本次实践中,除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是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接触到了多姿多彩的人群,半只脚踏入了社会工作当中,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为下一盒即将打开的人生巧克力做好准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