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走访,记者发现安庆市潜山市王河镇龙湖村的村委干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的现状结合,将其转化为扶贫的一种方式,通过政策补贴和产业扶贫相结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当地的村委干部带记者走访了多家手工编织草席的家庭
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县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有近2000年生产历史。旧县志载:“潜山南乡,盛行竹编,男女老幼,多精编技,明代舒席,名闻江淮,晚清远销南洋”。近年潜山汉墓考古发现,汉代即已有舒席,且工艺精湛,这有力地证明了潜山的舒席工艺传承久远。
舒席以细薄柔滑、坚韧耐磨,不生虫蛀、折叠易带等优点深受欢迎。它选料精严,专用水竹,尤以小叶水竹为最佳。为防虫蛀,采伐水竹必须在当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间(民间称不用“菜花竹”)。对风头、罗尾、暴节、伤痕、发丫等全剔除。竹篾通过剖、刮、煮、晒,色泽鲜艳,莹洁润滑,折卷不断。由竹篾编织成席,前后要经过十几道严格的工序,可见舒席制工之繁杂。解放以来,潜山县开展了工艺革新活动,席桌编织法取代了古老落后的“盘腿打坐,五心朝天”的席地编织法。同时又先后实现了破、划、起、杆、撕、刮篾工序的机械化,特别是刮篾机和编席机的试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
舒席不仅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夏令佳品,也是优美典雅的手工艺品。人物山水、流云花卉、飞禽走兽、神话故事,楷书行草、横幅条屏,均能编织入席。席间的景物远近相宜,浓淡对比鲜明,空间层次清晰,形成了舒席工艺的独特风格。1958年舒席老艺人汪龙福采用苏绣中的挑针法,编织“天安门”、“双狮戏球”图案屏席,敬献给毛主席、周总理,后被收藏于中国科技博物馆。1960年,又编有“五谷丰登”、“牡丹”图案,送北京人民大会堂,1978年,舒席艺人石灵芝编织的“喜鹊闹梅”、“双蝶弄花”、“迎客松”图案舒席,参加全国社队企业产品展览,获中外人士广泛赞扬。
舒席制作过程复杂,工序要求操作严格,是先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技术难以替代手工制作,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