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巢院学子三下乡:革命精神星火相传 改革之路永续进发

来源: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作者:礼赞美丽乡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礼赞美丽乡村,共赴乡村振兴”实践团分别赴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调研活动,探索乡村振兴的历程、经验和成果贡献。

迎建军 颂八一 重走革命老区的脱贫之路

越乡村山水,颂八一军魂。8月1日,团队抵达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悲壮景象瞬间浮现在眼前。很难想象,在这个28年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的革命根据地,养育了多少坚贞不屈、奉献牺牲的人民英雄、时代先锋,这足以让团队成员为之震撼。为讲好金寨革命故事,传承金寨红色基因,赓续金寨红色精神,团队对前来凭吊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少先队员开展金寨革命史知识宣讲,队员说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听的声声入耳,问及孩子们长大后的理想时,他们纷纷说要做科学家、运动员,像革命英雄一样奉献自己、报效祖国。这就是金寨精神在新生代身上的体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在金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第二站来到大湾村,在村委书记何家枝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大湾村党政教育基地进行调研考察。何家枝为队员详细介绍大湾村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大湾村曾是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20.3%,位置偏远、耕地稀少、产业落后是致贫主要原因,提及此,何家枝说到:“大湾村能蜕变成今天这个景象,完全得益于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回忆起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时的情景,她描述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了把人民装进心里,他的到来让村民们备感幸福,深受鼓舞。”总书记十分挂念老区人民,他指出,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要加快老区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总书记的牵挂下,大湾村脱贫步伐加速,种植养殖、光伏发电、土地流转、异地搬迁、政府兜底等扶贫政策精准实施,2019年,大湾村顺利摘帽,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越山林 赴大湾 探寻美丽乡村的振兴之路

良田兴茶旅,清泉起漂流。7月31日,团队前往金寨县人民政府展开访谈,政府工作人员向成员们介绍了金寨县实施乡村振兴的方略,他提到:“实现乡村振兴,要做靓一方品牌、拓宽一条渠道、建好一片基地、健全一支团队。”乡村工作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不断深入人民群众,为村民做实事,为村民谋幸福,以公仆精神待人,才能够使得乡村发展不断深入,而大湾村动员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设置生态护林员、美丽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40余个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深入大湾村,又是一副郁郁葱葱的山河画卷引入眼帘,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成员们大湾村的主要发展依托是绿色茶园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当地茶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了集观光旅游、茶叶采制体验、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休闲茶旅产业化发展,并邀请实践团走进大别山基地,下地观察茶叶初样,一望无际的绿色茶田伴着崎岖的山路铺开,沿路奔腾直下的河水为大湾村的漂流产业提供了契机,清水之下的漂流为游客们送去凉意,更为村民们送来了收入,村里一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向成员们讲述了这四十年来大湾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道:“村里各项产业的兴起,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得到了更高的生活保障。”而在另一边的大湾村党政教育基地,详细记录了大湾村的脱贫攻坚历程以及发展成果,习总书记说过:“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段红色的振兴之路,让大湾村焕然一新,2020年,大湾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绿色脱贫新路子,成为全县发展振兴的示范样本。

赴小岗 看新颜 体悟贫困乡村的改革之路

敢闯在当时,硕果延今日。8月2日,成员们到达凤阳县小岗村,对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爷爷进行采访,这位年过七旬却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谈起1978年他和其他17位村民一起,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实施“大包干”时,他说:“当时并没有考虑过结果是否会成功,首先是需要填报大家的肚子。”而如今,能够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是他万万不曾想过的结果,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令人动容。他告诉成员们,“我心中的美丽乡村,应当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优美、村民幸福的,只有村民大众的幸福程度才能够成为美丽乡村的指标,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把本领带到乡村中来。”

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走进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包产到户“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六大进程的系列珍贵图片和史料映入眼帘,“大包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令人折服,而后大包干经营新体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包干”让小岗村在那个吃不上饭的年代解决了温饱,并延续至今成为了小岗村的一张特色名片,为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看乡风 听事迹 感受幸福之村的发展之路

焕新在小岗,振兴再起航。8月3日,成员们到达互联网+大包干体验中心,小岗科技搭建的“互联网+”农合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以小岗村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引,通过创新经营打造农村发展新模式。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有亲情、有友情的农村新型社交化“三农电商”平台,其一户一品一网店的运营模式,为小岗村村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目前小岗村总共1040户,已经开通网站的有372家。网店运行仅几个月时间,最好的销售收入达2万多元。

步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内。成员们回顾了沈浩书记的“村官六年”,他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引领小岗村接续改革创新,共赴乡村振兴,而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对成员们说道:“抗美援朝战争是守卫祖国边界,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守卫三农发展,想要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可以汲取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在农村的土地上发挥党建智慧”。他勉励新时代青年珍惜和平生活环境,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于新征程中巩固提升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建设,永葆初心使命,书写新的辉煌。

前后历时四天,成员们从各自的家乡出发,到达了小岗、大湾这两处美丽乡村,路途所见所闻,都印证着乡村整体的不断发展、村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美丽乡村,美在山清水秀,美在人杰地灵,美在党和国家领导下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而这些,都挂在村民们的笑脸上,大湾村和小岗村的发展模式,为安徽省其他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也让成员们领略了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和改革新村的方向路线,让成员们在实践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文/张若凡 束文龙 图/冯小鹏 审/王万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5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韵今风相辉映,珐琅非遗焕新彩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孙乐雨)在数字化席卷浪潮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1月1日至2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沉浸珐琅文化,品味艺术精髓

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吴俊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切实把中国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活力。……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新媒赋能凤舞彩,珐琅传韵展华章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3日电(通讯员董春成)珐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装饰工艺,又称“佛郎”“法蓝”。珐琅工艺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技艺,至今仍然在现代设计和艺术中占……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珐琅技艺,传承匠心精神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赵雨轩)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凤彩珐琅实践队借助新时代媒体之力,推动传统珐琅工艺文化蓬勃发展。珐琅工艺,技法精湛,是承载民族记忆与智慧的文化瑰宝……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技艺绽光彩,文化之美咏流传

非遗技艺绽光彩,文化之美咏流传(通讯员:崔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 十九 “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查看全文 >>

古韵今风共存,非遗文化永续

古韵今风共存,非遗文化永续(通讯员:关晓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瑰宝,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国…… 十九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千年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守护千年技艺,传承非遗文化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5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先人智…… 十九 “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查看全文 >>

守护文化遗产,共筑精神家园

守护文化遗产,共筑精神家园(通讯员:孙乐雨)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浩瀚夜空。它们不仅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如同一座座桥…… “拾遗薪继·技美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寻迹国安路 吾辈再长征” 社会实践队队员 王凯

寒假期间,“寻迹国安路,吾辈再长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王凯前往烟台杨子荣革命纪念馆参观,追随先烈足迹,感悟先烈精神。活…

古韵今风相辉映,珐琅非遗焕新彩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孙乐雨)在数字化席卷浪潮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时代…

沉浸珐琅文化,品味艺术精髓

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吴俊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切实把中国传统文化同当代社…

书香满园 志愿同行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寻杏坛校…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开展支教活动
7月30日,“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在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柘沟三村进行支教活动,设有中外文化、数理培养以及音乐三门课程,分别由实践团成员王贺、孙义、赵杨志进行主讲,其他成员辅助展讲。王贺带领学生…
走出象牙塔,去社会实践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
低碳,绿色转型的根本
7月26日,第三次“三下乡”活动。本站,我们来到了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就企业绿色转型进行实地调研。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我们一行轻车熟路、自信满满的进入了中信重工有限公司的大门。工业和生…
2021苗家贡米奇妙认知夏令营:深入乡村、体验乡村、感悟乡村
本网讯(通讯员程敏)7月16日,长沙贺龙体育馆南门前,14个家庭总计三十名成员组成的2021苗家贡米奇妙认知训练营拉开了帷幕。我们由长沙出发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过了近十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花垣县…
河南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积极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社会实践活动
恰逢建党百年之际,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深入贯彻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要求,响应校团委的号召,2021年7月14日,我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追寻五星红色记忆、铭记党史光耀…
山东理工大学“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开展支教课程
7月30日,“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在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柘沟三村进行支教活动,上午安排中外文化、数理培养两门课程,下午安排音乐一门课程,分别由实践团成员王贺、孙义、赵杨志进行主讲,其他实践团成…
山东理工大学“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采访老党员刘庆宝
7月30日上午,“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来到了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柘沟四村老党员刘庆宝的家中进行采访,刘庆宝热情地接待了成员们,并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真挚的交流。实践团成员询问过老人的身体…
再见西局
再见西局——“洛夏光缘”支教团支教活动圆满结束“河南洛阳分团”群相册里有三百三十三张照片,第一张是火车从南京到洛阳途中窗外景物的一瞥,最后一张是一位老师和两个孩子坐在教室门口看书闲聊的照片。我…
弦歌不辍,薪火相承
弦歌不辍,薪火相承——“洛夏光缘”支教团队支教活动圆满结束从7月11日抵达洛阳市汝阳县到今天,“洛夏光缘”支教团已经在西局小学支教十天。在与这一百八十多位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有过小磨擦,有过欢乐,有…
“赴陇援西”暑期社会实践团:乘风破浪,筑梦云端
为了丰富卓尼县扎古录镇九年制义务学校同学们的暑期生活,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7月17日至7月31日,“赴陇援西”实践团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通过一对多辅导课程、特色直播互动课程、小小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