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赴陇援西”暑期社会实践团而言,2021年是幸运的。2019年来,由于疫情的肆虐去年的社会实践大多都被迫改为线上,无法一睹当地的风采。今年有幸去到大西北——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区进行社会实践,去领略那广阔的大草原,去体会那巍峨的大山。也有幸去跟随实践团去采访杨积庆后代——杨前辈,也有幸听到中华砚雕大师砚湖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委委员马万荣老师关于洮砚的分享等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跟着调研小组的新闻部人员,我们进行了多次线下调研活动。最为深刻的是为了解甘肃省卓尼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当地居民对洮砚的认知而进行的一次线下调研活动。在实践团远赴甘肃省卓尼县之前,调研组提前上网查找资料、制定调研问卷,并提前在校打印调研问卷。此次调研制定甘肃省卓尼县乡村文化旅游和“洮砚文化”的认知与其带来的经济变化调查与建党百年与汉藏交融调查两份问卷。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宗教文化比较了解,对民族团结十分看重。实践团同时也了解到在甘肃省卓尼县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不能识得汉字以及对当地“洮砚文化”认知为零。后据马万荣老师讲解后了解到,现在洮砚已经作为非遗产物规划到甘肃省的教育计划中,在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门课程,并且也已经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涌入,老师现在也作为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导师在积极鼓励人们传承非遗技艺,并依托此门手艺谋生。马老师这一辈的人作为洮砚制作技艺大师,已经有数百位弟子得到传承,并有多位弟子进入专门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洮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的得到大力的扶持,包括在高校开设专门专业、建立教育基地等等,但是对于洮砚本身的宣传程度,仍仅限于在甘肃省范围内的宣传,故导致洮砚虽作为四大名砚之一,但知名度较广州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相比略小,比如,端砚所在地广州的高速公路旁便有相关的广告牌等多种方式的醒目宣传,而洮河砚却没有。马老师也希望当地政府可以再加大力度向全国推广洮河砚。由洮砚所产生的旅游等经济、文化产业,现如今自媒体的发展及其迅速,包括老师在内的众多洮砚技艺大师都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宣传,并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店铺,可是,洮砚毕竟是作为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非遗产物,网上店铺很多都销量一般,都是卖一些价格中等或偏低的体验性产品,比如小摆件或者小玩意儿一类的,而真正想要买具有更大收藏价值的砚石的收藏家的话,则很多都选择来我们卓尼当地亲自挑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卓尼的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生机。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一名大学生,据采访知,“洮砚”属于非物质遗产传承文化且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卓尼正在大力开发“洮砚”文化并且当地有众多“洮砚”生产厂家。但是卓尼县的洮砚发展现仍存在人们的传承发展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及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等问题。在如何提高卓尼县非遗旅游产品——洮砚的吸引力上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二是在材料原产地进行文化推广。他本人也更希望通过学习技艺亲手制作工艺品的亲身体验式、将非遗项目与传统景点结合的整合旅游式及网络平台云旅游的形式去了解非遗旅游产品。
为结合旅游需求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到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实践团也曾赴博裕村与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展开线下调研活动,在博峪村实践团有幸采访到第19代卓尼土司杨积庆后代。从杨爷爷口中也得知许多属于甘肃地域的一些红色故事。对于这些红色故事,杨爷爷如数家珍,他继续为实践团讲解到,1935年9月初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为了扭转张国焘错误对红军所造成的严重局面,以3个团的兵力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通了北上抗日的大门,12日在甘肃省迭部县举行了俄界会议,18日,抵达哈达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军。部队经通渭县城,继续北上,跨西兰公路,越过六盘山,经陇东,翻梢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并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语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多少次说过这句话却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义,直到实践后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潜力是需要自己去发掘的,太多的不自信只会把机会一次一次地从身边赶走。通过实践你可以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是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8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