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摘月——文旅探寻小队”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于7月20日前往佛山市南海区松塘村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借此为契机,探寻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出发去松塘村的当天下起了小雨,和风细雨洗去了酷暑的闷热。笔者与伙伴肩上背着行囊,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潮,一路转车;裤腿早已泥泞不堪,相机屏幕也沾满润泽的雨水,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又一村,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总算是瞧见了那磅礴大气的松塘大牌坊。
在此之前,笔者所属团体曾在网上搜索松塘村落的相关资料,不少网友在分享的图片、视频中毫不吝啬地夸赞当地的自然风光;阳光沐浴下的松塘村像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努力耕耘的小伙子,泥土是黝黑健康的肤色,滚落的汗珠汇成汪汪水潭,极富生机与活力。但这次笔者眼中雨下的松塘,则更像一位撑着油纸伞静默在雨中的小姑娘,绵延的房屋是她柔软的鬓发,池里的荷花像是抹在脸颊上娇妍的胭脂,是宁静的,也是极具包容性的。这么漂亮的自然景观,是笔者所居住的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于是乎脚步变轻了,呼吸放缓了,身体的每寸肌肤、每处毛孔、每个细胞,都在汲取大自然的馈赠。
笔者发现,当地的建筑有一个特色——无论是亭台轩榭,还是小桥人家,大到恢弘古朴的宗祠祖庙,小至砖瓦堆砌的小停车房,正门两侧皆刻有不同内容的对联,数量之多,题材之丰富,是前所未闻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笔者对这些由不同字体篆刻而成的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六世祖祠正门两侧写道:“江山呈锦绣,云日焕文章”,又用红纸挥毫:“鸳鸯福禄,鸾凤吉祥”,大有赞美如画江山、国泰民安之格局,又对族人寄予厚望,愿生活风调雨顺,后辈勤奋好学。东山祖祠正门两侧对联则书有“推尊八世,享祀万年”的字样。当时门口处坐着几位午休聊天的村民,笔者与伙伴在得到老者首肯后,得以进入内部参观;行文至此,回忆起村民的友好热情,仍是十分动容。继续深入村子内部,得以窥见大夫家塾,对联书:“世传名宦,家有著书”;树荫遮蔽下嵌有孔圣庙,上联:“书春王正月”,下联:“集群圣大成”,庙宇内香火鼎盛,烟雾缭绕,供奉之人甚多;由此而观之,松塘不愧为翰林大村,劝学、尚学早已蔚然成风。
笔者绕着村子步行一圈,来到湖边稍作休息。那水波不兴的湖面,此刻在雨水的侵扰下不复平日平静,一圈圈涟漪自雨针落脚处荡漾开,哔啵作响。此般醉人的风景,也是由无数前人努力奋斗而来的。在村子入口不远处,竖有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文字图片记录。笔者与伙伴认真仔细地阅读完相关文字,不由得发散思绪。乡村振兴其实是一项大工程,由于地方特色不同,原有条件各异,所以更难的其实是要找到适应当地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各方合理分工,各部门相互协助,一环扣一环,最后落实到当地。松塘村能够获得涅槃重生,固然离不开正确的发展道路的指引,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文化的保留和保护,以及浓浓的人情味,或许才是最核心的。宗祠是看得见的纽带,而村风民俗是看不见的羁绊,双线并行,以草蛇灰线之笔法,谱出一支文明的颂歌。
笔者深知文字的感染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这里也推荐读者移步观看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 “记住乡愁”系列——《松塘村·明理养德》,那里,也在讲述着松塘的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1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