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访泊里红席手工艺人,寻访红席文化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王瑞崟 梁亚茹

“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这是流传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一带的民谚,反映的正是当地延续2000余年的一项特殊的年节旧俗:铺红席。为更好的了解泊里红席的传承现状,挖掘红席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队赴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寻访传承千年的红席文化。

在泊里镇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炕上铺红席的习俗。无论是嫁娶还是过年,泊里红席在当地都是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的高档礼品。作为一种纯手工艺制品,泊里红席在全国独一无二,实际上,泊里红席的编织和使用在当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实践队员到达泊里镇附近时,大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土层薄映入眼帘。“这种丘陵上有很多砾石,土壤质地粗松并且呈微酸性,非常适合高粱这种高秆作物生长,泊里红席编织用的高粱茎秆就取自这些田野中。”搭载实践队员的出租车司机说。

“找编红席的人呀,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到达张家村后,队员在杂货铺老板的带领下找到了红席传承人肖长全。与想象中的豪华的工作室有着天壤之别,眼前低矮的茅屋里竟是编席的场地。弯腰进入茅草屋,肖长全拿着一把刻刀,正在捋顺席上的一根篾子。

篾子薄如丝绸,摸起来十分光滑。在队员好奇的目光中,肖长全介绍了红席的制作流程:“先将红、白高粱秸秆在水中浸泡8个小时,再劈成3至4毫米宽,把里面的瓤刮净、刮平,修成平滑、光亮的篾子,白色的篾子还要用硫磺熏,编席时要用比席子宽度长40厘米左右的篾子起头。”说着他抬起手中的红席,向实践队员展示红白两色的篾子。

红席的制作工艺独一无二,制作工序从去根、剔稍、捆坯子到破刮篾子、编隔子,多达20余道。一领普通规格的红席,从起头到编成,一个好手从早编到晚也要五天时间才能完成。“打我记事起村里就开始编席了,几乎全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在编红席。”肖长全说,他六岁就开始学编红席,已经坚持了六十多年。一领红席,凝结的不仅是是勤劳坚忍的青岛人的智慧巧思,更是一份青岛人对老祖宗民风民意的恪守之心。

当被问及为何要在低矮的茅屋中编制红席时,肖长全叹了口气:“为了保持高粱秸的柔软度,编席子的屋子必须保持湿度,所以,要在一种半地下的房子里进行,还要时不时往地面洒水,屋里的炉子也不敢太旺。冬季潮湿阴冷的环境和长期蹲坐在地上编席,我们很多人都因此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说起泊里红席的历史,有着很多版本,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孙膑染席。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孙膑遭庞涓陷害,曾漂泊寓居于泊里一带,身无长物,生活穷困,见当地百姓广泛种植高粱,秸秆(秫秸)弃之无用,便将其劈成篾子,编成席子铺在地上做炕当被。秫秸原为白色,因孙膑被施膑刑后膝伤未愈,编席时血流入席的纹理,遂染成了红白相间的颜色……

红席之名的由来,当然与孙膑的膝伤无关。通常用作原材料的高粱秆都会取红白两色,交叉编织出不同的花纹,自然就具有了红的色泽。红色,不仅指代花样之丰富,也寓意红火和喜庆。不过,为纪念这位名冠中西的军事家和思想家,泊里人习得并传承孙膑的方法编席铺炕,编织红席的手艺和在炕上铺席的风俗,由此流转绵延两千年。

“我只知道前期在大集上调研时,卖席子的商家和我说泊里红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因为普通的席面只有十几元一平方米,但是泊里红席却要四百多元一平方米,今天亲自来看才知道什么叫做物有所值。”实践队队员姜筱桐感慨道。

如今,泊里镇相继成立了泊里红席协会和青岛泊里红席生产专业合作社,组织了编席技艺大赛,选拔出了红席技艺传承人,专项扶持奖励之外,还成立了红席专业推广公司,不断引进高水平工艺美术公司,辅导提升红席品质,实行个性化定制……越来越多的手艺人重拾这一古老技艺,使泊里红席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新的传承和新生。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全面了解了泊里红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探究了泊里镇为传承手工艺品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后期,走向振兴实践队将继续对西海岸新区23个街道与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地调研,总结传统文化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海洋生物迷人眼,生态理念入童心

(通讯员甘雪琪)为增进孩子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商之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吴川市长岐镇长岐中学开展海洋生物课程。“商之翼”社会实践队…… 商之翼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

(通讯员郭泉攸)为了激起小朋友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增加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7月9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商之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吴川市长岐中学开展走进海洋生物世…… 商之翼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让急救知识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让急救知识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时已是暑假时期,寒暑假是孩子们发生意外的高峰期,为提高孩子们安全意识,增强急救自救与他救的技能,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发挥创造思维,做属于自己的名牌

发挥创造思维,做属于自己的名牌为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政小学开展名牌设……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

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为提高孩子们安全意识,增强急救自救与他救的技能,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政小学开展了急救小知识课程。……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凛凛生高风,雄鹰击长空—“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后勤组

凛凛生高风,雄鹰击长空—“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后勤组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近日,“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政小学开展支教及调研活动。布政村地……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课堂进乡村,激昂奋斗育童心

多彩课堂进乡村,激昂奋斗育童心为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先进文化建设,近日,“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于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布政小学开展支教及调研活动。……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求真、求知、明理、笃行

求真、求知、明理、笃行为响应党的号召,扎实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 飞跃鹰隼10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温情乡村:留守老人不孤单
养老问题是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的中国不可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地段偏远,劳动力缺失,有些地区还存在养老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为健全居家养老制度,保障老人生活质量,2021年8月1…
与传统文化结合,探寻支教新模式
为了探寻支教的新模式,将课程设计与支教地传统文化相结合,8月10日至8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实践队对柳山镇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归纳,共设计出16课时的系列课程,并在柳山小学进行现场授课。在课…
走访传统文化传承探寻者,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为深入了解青岛市黄岛区茂腔文化发展现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探究乡村振兴如何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结合,8月12日至8月1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实践队前往西海岸文化和旅游局及晓宁公益进行采…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保护黄河志愿服务队到渠村乡开展社会实践
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2021学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实践活动的通知》指示精神,按照校团委相关文件要求,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美丽中国实践团在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郭强的带领…
暑期“三下乡”丨环境学院西北地区 “青春聚力乡村振兴·当好村镇饮用水源卫士”社会实践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西藏干部群众时指出,保护好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近年来,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村镇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的一系列文件,陕西省也召开了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
山东学子三下乡:重走红色路线,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山东科技大学资源学院暑假…
安财学子暑期实践心得:渡江之行,青春之旅,红色游学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发起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为追寻红色足迹,领略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
暑期“三下乡” | 环境学院赴村镇水源地水质调研实践团实践纪实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农村饮用水一直沿用分散的人工就近取水方式,直接取用自然水,…
走进盐都自贡,感悟历史魅力
为可以深入了解家乡(自贡)的人文传承,感悟历史魅力,8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六六大顺”暑期实践队在四川省自贡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感悟历史魅力。自贡,素有中国“千年盐都”的…
安财学子三下乡心得:把握未来梦想,飞扬青春红色
(通讯员李钟爱)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更引发我们对于党的敬佩。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党的历史,丰富我们对于党的认识,在7月9日,我们团队一行人赴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渡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