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追溯诗词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作者:李翔 詹凯

为了更好的了解诗词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诗词也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风貌。安徽工业大学社会实践队队员7月24号来到了桐城市的六尺巷,了解当初清朝宰相张廷玉一首“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让两家人最终各让三尺的故事。实践队员被诗词的精神力量深深的打动,感慨悠悠五千年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伟大之处。

7373736.png

六尺巷原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詹凯 摄

实践当天,社会实践队队员就来到了六尺巷。并不需要去买票或缴纳费用,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去参观这一景点,当地对此的保护工作也比较完善,实践队员可以看出这周围已经建设好的保护设施和一些正在建设的延带工程。实践队员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门头,从此进去才能看到六尺巷,这也是对外地来参观的游客给予了一种指引。事实上虽然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景点,六尺巷并没有被重重包裹起来,当地的人更多的还是当它是一条巷子,尽管它具有不小的象征意义,如果为此让它失去作为一条巷子的本身意义,这反而会本末倒置。这一点上当地的管理做的还是合理的。

7373737.png

实践队员来到六尺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詹凯 摄

“你看这就是六尺巷,书上学到的一纸家书只为墙就是说这儿的,你要不要拍个照啊”这是实践队员听到从巷子进去的一家人,爸爸对他的女儿说的话。“你也要学会谦让,知道了吗?你知道这两家各让三尺的故事嘛?”听到孩子的妈妈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实践队员感到很开心。如果诗词能对后代们有着教育意义,那么也更能体现出中国诗词文化的精神力量。

实践队员看着六尺巷,心思逐渐飘远,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搞好邻里关系很重要,邻里和睦才能百事事事兴。

7373735.png

实践队员走进六尺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詹凯 摄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走进走出,实践队员也来来回回走了一遍感受一下。石子修缮的路面不会硌脚,走着很踏实。感受着两边的宽度,实践队员觉得,亲自走一趟,心里的感觉和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体会不是一样的感觉。一步一步的走过这个小巷子,不同于巷子外面的燥热,巷子里因为长和墙高,居然还有些凉快。六尺的长度实践队员虽然没有仔细丈量,只是张开手臂比划了一下,队员的心情很是平静,路过的人们都是平和的交谈着,似乎也是不愿意打破巷子的平静。没有那么多的辞藻去表达实践队员的内心体会,实践队员走过了巷子后四处看了看,发现了家和巷子相关的店面。

7373741.png

实践队员在让三尺店面门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詹凯 摄

虽然实践队员很想进店去体验一下,因为店面打的是跟六尺巷典故相关的让三尺,但是实践队员从周围的商家那里得知这个点这家店已经关门了,虽然很遗憾,但却也不虚此行。

诗,应是理性的,人们的,自然的,而不是语言的、文字的,诗是属于所有人的。诗贵在于抒情表理,就好比开花了没有果实,重理轻情。的确,任何一件东西、事物的形成,总是需要一个艰苦、漫长岁月的过程的,就好比打造一把刀,首先就要的是原料,然后是冶炼、捶炼,最后才是铸造、使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诗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完美的体现出来,就像是张廷玉一首“一纸家书只为墙”能让后人一直谨记在心并能拿来教育后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清明诗韵传情,缅怀先烈英魂”诵读活动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同学们铭记历史,深切缅怀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先烈,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文法学院于4月6日在学院楼B-207成功举…… 沈冬玲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三党支部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会议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3月27日,文法学院第三党支部在学院楼1-A208召开支部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 张之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携手共育英才 合作共赴未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与新乡市红旗区实验中

为深入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强化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共谋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9日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罗艳娟,王海燕老师,张阳老……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云端寄哀思,线上祭英烈”主题视频优秀作品展示

清明时节,追思绵长。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铭记英烈事迹、赓续精神血脉,4月6日,文法学院举办“云端寄哀思,线上祭英烈”主题视频征集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同学……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新媒体中心召开2024-2025学年第六次例会

文法学院新媒体中心于4月7日中午在北校区树人楼211教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六次例会,各部门部长及各部门干事参加此次会议。会上,各部门干事依次汇报了近期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 冯云会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学生会召开2024-2025学年第十次例会

文法学院学生会于4月8日中午在北校区启智楼229教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十次例会。本次例会由文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彭金龙主持,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及各部干事参加此次会议。会议伊始,文法学…… 李佳艺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牧野新风,移风易俗”清明节展板活动

为传播文明祭祀理念,弘扬时代新风,文法学院于4月7日在北校区树人楼大厅举办了以“牧野新风,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清明节展板宣传活动。此次展板以独特的设计传递了文明新风的理念。展板以…… 王诗音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活动预告丨和悦·心语辅导员工作室关于开展羽毛球趣味活动的通知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和悦·心语辅导员工作室将举办“羽你同行,悦动心灵”羽毛球趣味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羽你同行,悦动心…… 贺胜男、任冠运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领导慰问备战校运会运动员及入场式方阵人员

为鼓舞士气、传递关怀,4月8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房加帅、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郭勇、孙天义亲临我院运动会参赛师…

我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正式授课

(通讯员邓姝涵陈晗汤雅芸)4月1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正式授课。此次授课课型为讲评课,由长沙…

义诊春风拂病痛 仁心细雨润民生

为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势互补,并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得专业医疗咨询,南昌大学第二…

为生命喝彩,与健康同行

为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召开教育实习中期总结会议

(通讯员周新奕尹雯杨紫英)为进一步梳理实习阶段性成果,优化后续实践路径,4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2022级赴长雅中…

最新发布

心怀初心,脚踏红都——“探寻红色赣鄱,献礼百年华诞”实践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路风雨,共同谱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壮丽革命史诗。回首过去,才能更好地迎接…
关于暑期社区志愿服务的感受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普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科普工作部署,推进科技创新与传播,培养未成年人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加强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
黄河印象:岁月蹉跎郁峥嵘,河海学子访党员
2021年8月13日,壶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由于受疫情影响,小组决定在各自家乡寻找老党员,探寻“老党员心中的黄河”。在山西临汾的李雅慧同学访谈了当地壶口瀑布的一位78岁老党员爷爷,他深切回忆道,小时候…
三下乡实践感悟:凝聚青春力量,彰显建党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以史为鉴…
重外学子三下乡:追寻榜样之光,引领前进之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韶光筑梦行”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东溪福林村对当地的老党员进行走访。在与老党员的交流中学习党史…
湖南一师学子三下乡:花式宣讲资助政策,助力少年实现学习梦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和高校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资助政策能够惠及更多家庭,7月10-15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赴永州市零陵区党史学习实践团在零陵区珠山镇采用多种形式对当地居…
滴水涟漪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总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助力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7月15日起,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滴水涟漪”志愿服务团队返乡开展以“乡见青春靓丽风采”为主题的助力…
走访江汉路,探寻武汉真实环保卫生情况
2021年7月9号一早,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资环学院赴武汉社会实践小队就来到了武汉人流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江汉路,只为探寻最真实的环保卫生状况。除此之外,他们还肩负着宣传环保知识、调查武汉市民环保意识…
趣味学英语,公益暖人心
人们常说:今天的发展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支教是明天的发展。心中有绿,脚下留青;支教助学,尽心而为。百年薪火永赓续,青春奋进新时代。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做到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
山西吕梁:美了乡村 富了农民
随着社会实践落下帷幕,团队成员们一同见证了山西吕梁是如何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本土旅游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吕梁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之路。久居喧嚣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