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是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践队成员经商讨决定将“体悟传统魅力,传承优秀文化”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实践队取名为经典永流传社会实践队。
2021年7月19日,经典永流传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即墨古城。
到达古城之后,实践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城隍庙,了解了城隍庙所象征的原始信仰。在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城隍便是中国汉族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站,成员们前往了大欧鸟笼传承人所经营的小店,并向传承人请教了鸟笼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据《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大欧戈庄村,从老一辈开始一直口口相传这样一个故事,养鸟玩笼之风盛行时正值大欧戈庄村建村,一位吴姓老手艺人把鸟笼制作工艺从京城带到村里,并逐渐流传开来。早年间,大欧鸟笼所有工序均为手工完成,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大欧鸟笼的制作工艺日益精湛。吴金昌继承了祖辈传授的传统手工技法,他是大欧鸟笼的第十九代传承人,从事大欧鸟笼制作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吴金昌说,一个鸟笼从原料到成品,全部由手工完成的话,细算下来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下料、截料、折圈、刻圈、钻眼;转节、打料、推平、整圈、修整、打眼;整合、拔篾子、上油、磨平等。这些制作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制作的巧妙之处难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述,这其中都是依据经验而做出判断的,而获得这些经验,需要的是几十年实践的积累。
在第三站,版画的传承人为成员们展示了版画的印制过程并讲解了制作版画需注意的一些问题。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版画具有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纯美术的功用。版画有艺术表现过程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印痕艺术的审美特征。
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对当地的泥塑等其他传统技艺进行了学习与了解,充分深入体会即墨的各种非遗文化。
通过此次充实的即墨之旅,团队各个成员都深入体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体会到我们应该对非遗传承更加重视,也了解了我们活动目的——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承的重要和必要。活动过程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我们为中国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非遗文化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
活动之后,成员们自发去了解了目前我们的保护策略,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目前公众对于非遗的关注度不高,非遗中很多古老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学会,即使学会带来的利益也不如其他工作,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而我们作为大学生能够做的就是在公众中宣传非遗,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于非遗的认同感,为非遗文化弘扬和传承献上一份小小的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1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