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助力非遗 不遗余力”小分队赴滁州市开展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代地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论坛上表示,“我们不但要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还要坚定普及并传承好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自信,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历史担当。”2021年7月22日至7月25日滁州学院“助力非遗 不遗余力”小分队赴滁州市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调研活动。
7月22日,我们小分队前往了滁菊研究所并有幸采访了滁菊的传承人龚建国先生。在实践过程中,金玉滁菊直营店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并耐心地为队员们介绍了滁菊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工艺,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滁菊的神韵清奇、芳华绝世,也体验到了滁菊的“金心玉瓣,翠蒂天香”的美誉。在滁菊研究所,团队成员还有幸访谈了滁菊研究所垄所长,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中了解到滁菊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方面有多项研究成果,滁菊研究所将滁菊科研向产中、产后延伸,研发出滁菊茶、滁菊酒、滁菊保健、滁菊深加工四大系列20多个产品。在滁菊研究所的带领下,目前滁州市的滁菊加工营销企业已发展到9家,常年从业人员800多人,累计发展滁菊面积10万多亩,总产值近4亿元,滁菊产业初具规模。“金玉”滁菊自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殊荣。活动过程中,考察小分队在龚所长的讲解下,深刻了解“四大药菊之首——滁菊”的发展历史,种植状况,生长生活的环境,销售状况以及深加工过程等。团队成员还参观滁菊的系列产品,例如清热解毒的滁菊养生茶,滁菊保健枕,滁菊酒等等。在众多的展品中,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去了解滁菊文化的悠悠历史。此次实践活动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目前就滁菊的知名度、网上销售手段不行仍存在一些问题,龚所长表示接下来会扩大产业规模,延长滁菊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产物,同时也在着手准备建立一个滁菊的展览馆,并且也非常愿意共同参与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滁菊作为安徽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滁州也是安徽的一张亮丽名片,是共有的优秀物产。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滁菊,并在闲暇之时能到滁州看一看、尝一尝。
7月23日,团队成员一齐前往滁州市天长调研了另一项技艺类非遗——甘露饼,团队了解到其在1979年安徽省糕点展销大会上获得“安徽省优质名细糕点”的殊荣;在1982年全国传统糕点评比会上又被评为“全国优质名细传统糕点”,一时声誉大振,闻名遐迩。
甘露饼自清代始成为朝廷贡品。甘露饼取料精良,生产工艺复杂,千百年来仅有几家茶食坊能做。团队成员参观了其制作过程,并购买品尝甘露饼,此次实践我们了解甘露饼的魅力所在。
7月24日,我们小分队前往了滁州香四溢食品店采访琅琊酥糖的手艺制作人,参观了琅琊酥糖的售卖渠道、营销方式以及宣传方式。了解到琅琊酥糖除了在滁州市知名景区进行合作以便于宣传在各大超市等场所都进行了宣传,并在超市拥有专属的货区,名为“滁州特产”。
此次对滁州市部分技艺类的调研,我们小分队深刻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虽然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但在我们亲身了解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相信它们的实力,希望付诸我们的努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其发扬光大。如今“非遗+”实践方兴未艾,我们也应不断探索助力非遗保护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的方式。只有顺时借势,优化利用“非遗+”,才能更有力地促进非遗价值的活化共享,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讯员:舒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2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