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民进城买房和安家定居的情况不断增多,因继承等原因形成的“一户多宅”也比较多,造成了大量宅基地和房屋的长期闲置,形成“空心房”“空心村”,这不仅是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造成很多不良影响,成为很多农村的一块顽疾。6月1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心夏乡人”小队来到了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天河口村,探究农村空巢宅基地利用困境,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当前,宅基地退出机制还不是太顺畅,闲置宅基地因为属于农民个人财产的地上房屋持续存在,集体也无法无偿收回,使用权仍然属于农户。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把这些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增加农民财富和收入,是多年来各方一直都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既是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保障,也是农民的一笔重要财产,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好。
在小队成员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对挨家挨户都进行了探访,还联系了天河口村的相关负责人。小队成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村中有百分之七十三的宅基地都处于闲置废弃状态,且原因大多都是青壮年人外出打工,造成的宅基地无人管理。在小队多方走访中,也能发现村中基本上都是留守的老人,他们守着这一方老宅,靠务农为生。在调查过程中,小队成员还能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究其原因,有的是为了给外出打工的儿女谋一条退路,有的是基于乡土情结,不愿离开自己生活许久的地方,还有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求一份保障。其中,愿意退出宅基地的人,大多都是已搬进安置房小区的空巢老人。
当地人民政府为了响应盘活利用空巢宅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征收了一定区域内的农村宅基地以修建湿地公园,并另选址作为安置房小区,让退出宅基地的村民“以房换房”。小队成员经过走访与分析,发现这个政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首先,这是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完善。愿意退出的村民大多都是村中空巢老人,他们既是为了守着自己的依归之处,也是为了守着儿女的退路。这个政策的推出,是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完善,与保障村民权益的双赢。其次,安置房小区的建立也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精神安抚问题。自从城市经济发展,村中逐渐变得人烟稀少,路径两旁杂草肆意横生,石子都布满了青苔,鲜有人迹。村中老人除了务农以外,就只能在家门口坐着发呆。串门路途遥远,还为其安全增添了隐患。安置房小区的建立,让村中的空巢老人齐聚于此,互相为伴,好不热闹。
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小队成员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剖析,就目前郧西县天河口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宅基地利用方向进行了一个分析。
开办餐饮民宿、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条件的农村,比如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独特的建筑或生活特色,或者是交通便利的农村,农民可以利用自家的闲置宅基地开办餐馆、住宿,也可以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据悉,郧西县以牛郎织女的传说闻名,天河口村可以借此文化特色修建民俗馆,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建设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冷链仓储等场地。利用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建设各类小工厂、小作坊,不仅可以节约利用宅基地和房屋资源,在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农民来讲是一大福利,但这一定要注意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并征得四邻同意。在天河口村,由于村中人迹较少,邻里之间距离较远,这可以考虑引进相关技术,带动全村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整治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是对行政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的限制,这是耕地保护的一种措施。对农村长期闲置不用宅基地的整治复垦,把老旧宅基地转化为耕地,不仅可以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可以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给农民一定的补偿补助。天河口村的在住村民,仍有大部分以务农为业,且当地耕地条件较好,所以复垦也是一种可行的利用方式。
宅基地的改革是三农问题中的重点,解决宅基地的利用与盘活,可以有效地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李逸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7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