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背景下,黄石市积极转型,努力向生态文明城市迈进。了解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是作为公民的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建党百年之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建设美丽黄石,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加倍努力。因此,进行黄石市资源转型与生态建设背景下环保与生态领域的调查,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黄石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建议
一、前 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方,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了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的衰落。古代中国的教训也很多,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葬在万顷流沙之下,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水草茂盛,由于随意开荒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唐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的生态变化有关。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了生态演化与世界文明演替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揭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支撑,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人类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黄石市资源转型与生态建设背景下环保与生态领域的调查
(一)黄石市简介与生态环境状况
黄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黄石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2017年6月,黄石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根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的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黄石市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全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主要河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良好,水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提升,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持续优良;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第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0年黄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9天(有效监测天数为366天),优良率为89.9%,优良天数和优良率分别较2019年增加43天和11.5%,其中优108天、良221天、轻度污染35天、中度污染2天。首要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有15天、为臭氧的有21天、为二氧化硫的有1天。
第二,水环境质量。
饮用水源地水质——2020年,黄石市对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全部为Ⅱ类水质,达标率100%。
地表水环境质量——2020年,黄石市对长江黄石段、富水、高桥河、大冶湖及其入江口、王英水库、保安湖、网湖和磁湖进行了监测。主要河流10个监测断面中,优良比例较2019年持平,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稳定在优。5个主要湖泊、水库中,优良比例较2019年增加,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县域地表水水质情况——2020年黄石市县域考核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点位)设有15个,总体水质较2019年改善,优良比例较2019年增加,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
第三,声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噪声——黄石城区、大冶市城区、阳新县兴国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强度等级均为“二级”,总体评价为“较好”,与2019年持平。
道路交通噪声——黄石城区、大冶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总体评价为“较好”,较2019年提高一个等级。阳新县兴国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总体评价为“好”,与2019年持平。
功能区噪声——黄石城区功能区噪声点位15个,功能区噪声昼、夜间达标率分别为86.8%和32.1%。大冶市城区功能区噪声点位11个,功能区噪声昼、夜间达标率分别为87.5%和54.2%。
第四,降水与酸雨。
黄石市城区降水pH值在6.01~7.27,没有酸雨出现。
大冶市城区降水pH值在5.38~7.42,其中酸雨pH值在5.38~5.50,酸雨率为3.3%,比2019年下降7.6%。
阳新县兴国城区降水pH值在5.28~6.43,出现1次酸雨pH值为5.28,酸雨率为1.1%,比2019年上升1.1%。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整体面对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不得不更加以关注、积极采取行动。
(二)调查目的
了解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是作为公民的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便利人们,青年行社会实践队在黄石市多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进行环境现状普及和警示教育,让黄石市民对城市环境现状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黄石磁湖湿地公园、团城山、摩尔城的单位工作人员以及附近居民区常住户、商户经营者、游客等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量扩大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与实地观察法为辅。以调查问卷为主,且广泛阅览和收集各类生态环境资料、文件、总结、汇编以及期刊杂志等多方面文献进行调研分析,并在分发问卷的同时进行实地观察环境状态。
(1)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青年行社会实践队通过各大知名网站查阅与黄石市生态环境相关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和整合,了解黄石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污染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而确定详细的调查内容。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
(2)问卷调查法:团队成员经过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本次的调查方向和调查问卷,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问卷的终稿。针对黄石地区居民的问卷由11道客观题(2道单选,9道多选)、1道主观题和2道基本信息题组成;针对各位队员家乡的问卷由6道客观题(3道单选、3道多选)和3道基本信息题组成。这种方法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结合问卷调查方法共同使用。
(五)调查过程
2021年7月4日,于生科院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队员进行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秘书组、宣传部、组织部和考察组四个小组,并选出负责人,同时对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各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秘书组负责资料整理、主持会议、文件汇总;宣传组负责活动宣传、海报设计、视频制作;组织组负责问卷设计、数据整理、问卷分析;考察组负责湖泊剪影,为后期活动进行奠定了基础。
2021年7月8日,在生科院8306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第一项各组组长发言,宣传组组长强调了通讯稿的格式规范和撰写步骤,秘书组组长介绍了秘书组的主要工作,组织组组长则汇报了问卷调查的汇总情况。会议第二项,组织组组长发出初步拟定的调查问卷,同时同学们对问卷调查的设置和修改展开讨论,并确定最终问卷。会议第三项,进行出行计划的确定,同学们对时间和地点的安排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最终确定了出行时间与地点。会议最后一项,由队长和副队长发言,两位队长主要强调了出行的安全问题等各种注意事项和团队的团结意识。
2021年7月9日13时,青年行社会实践队所有成员在学校东大门集合,正式开始问卷调查。队员们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兵分两路,一路去往磁湖湿地公园,一路去往团城山公园,最后在黄石市摩尔城汇合。队员们向在公园内玩耍散步的市民、商店的工作人员、以及问卷发放地周边的居民等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外出实践,大家都充满了热情,不畏艰苦,在时晴时雨的天气下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尽管大家发问卷时常被拒绝,但也收获满满,体会到了劳动的不容易,同时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021年7月21日晚7时30分,青年行社会实践队于腾讯会议召开了第三次队内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各部门工作内容、报告和心得的格式等暑调后续工作展开。会议伊始,主持人江棋乐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简单介绍了会议流程。首先队长对心得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其次宣传组负责人对报告和心得的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随后组织组负责人向大家说明了之前问卷调查的数据情况,最后队长对后续活动安排进行了说明。
2021年7月30日晚7时30分,青年行社会实践队于腾讯会议召开了第四次队内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各部门工作内容,后续调查问卷的内容以及报告和心得投稿相关问题等暑期后续工作而展开。本次会议分为四个部分。会议第一项,队长提醒还未加入中青网团队的队员们尽快入队;会议第二项,组织组负责人对问卷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了说明;会议第三项,宣传组负责人对报告和心得的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并且鼓励大家积极宣传队内视频;会议最后副队长强调后续在中青校园网的投稿步骤。此次会议在回顾前期工作的同时也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实践队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坚定了大家的信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活动向黄石市磁湖湿地公园、团城山各发放问卷100份,摩尔城发放问卷200份,共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针对各位队员家乡的问卷由队员们于线上发放,共收获有效问卷218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黄石市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段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相差不太大(如图1所示)。从图2中可看出,18至3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1岁至55岁年龄段的,随后是18岁以下年龄段的,56岁以上的最少。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年龄越大越少接受问卷且文化程度也较低,越年轻越能接受且态度良好有礼貌。
2.黄石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与水污染防治问题
(1)A.浪费水、电等现象B.随手扔垃圾现象
C.破坏花草树木现象D.杀害贩卖稀有野生动物现象
E.其他F.无
(2)A.矿采资源开发等产生的工业污染
B.有轨电车的建设导致的种种不便,产生的噪音等污染
C.目前黄石市很多农村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物大量残存
D.黄石市长江流域许多化工项目、工业园区的排污,产生的水污染
E.其它
(3)A.政策保障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治污成果落实情况较差
B.法制不健全,环保部门的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C.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污染治理途径和机制
D.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环境意识不强
E.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治理技术成果应用受到限制
F.相对于污染严重的现状而言,资金投入尚且不足
G.对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H.缺乏有效的管理,城镇污水厂处理和运行效率低
I.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对污染企业的控制尚须加强
由此可见,黄石市民普遍认为随手扔垃圾现象与有轨电车的建设导致的种种不便,产生的噪音等污染相对而言十分严重。对于水污染防治,政策保障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治污成果落实情况较差是最大的问题。
3.黄石市民的环保行为
(1)是否有参与空气改善的环保行为?
A.成为环保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环保活动
B.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环保公益活动
C.响应绿色消费,养成随手关灯、拒绝露天烧烤、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等生活习惯
D.响应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当发现身边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会如何做?
A.不理会 B.向环保局举报
C.拍下证据,拨打12369,向接线员说明情况 D.亲自与工厂负责人沟通
E.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
由图可知,黄石市民大多数都十分乐意践行绿色生活,且会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及时地进行制止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
4.黄石市民认为的生态保护最为有效的方法
A.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之自觉维护
B.政府加大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
C.专业部门采取积极地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坏
D.制定严厉的法律来防治
E.加大破坏的经济惩罚力度
F.其他
大部分黄石市民认为的生态保护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使之自觉维护,还有专业部门采取积极地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坏。
(二)各队员家乡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段
此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相差有点大(如图9所示)。从图10中可看出,18至3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55岁以上的最少。
2.环境污染问题
A.人工河水质污染B.街道环境差
C.建设造成的漫天尘土D.噪音污染
E.无
3.践行绿色生活的意愿
(1)外出选择方式?
A.步行B.骑自行车
C.乘公交车D.打的
E.开车F.其他
(2)若产品使用绿色快递包装,您会多付0.5元,请问您的态度是?
A.抵制B.不在意这一举措
C.接受D.支持并积极维护
各地居民都十分愿意践行绿色生活,并将绿色生活态度贯彻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绿色出行,支持绿色生活政策。
4.对城市绿化的建设,您最看重什么?
A.能改善人居环境 B.提升城市形象
C.改善城市外部投资软环境 D.能提供很大的商业机遇
E.不关心 F.其他
各地居民对城市绿化的建设,最看重能否改善人居环境与提升城市形象。
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在穿衣、饮食、居住、出行、旅游、物品使用上有节约意识,要有绿色消费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环境污染防治要避免传统思路,不能“穿老鞋走老路”,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传统防治技术思路是,将污染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现在要进行思路到技术、政策和制度上的创新。现在看来,垃圾处理成本越来越低。当然,我们还要避免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每块治理都要投钱,如果把这个产业链连起来变成一个产品,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思路了。同时,还要有“水处理概念厂”,减少药物投放量和能源消耗。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通过着重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这一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阐释了改善民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阐释了生态环境诸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自然系统,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因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五、结 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即抓住本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即久久为功;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即推陈出新;创新的事情用心做,这样才能一枝独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牢记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意识,成为我们的行为自觉、生态自觉。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