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燕赵古都,赏千古文化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作者:ZY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郸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备受各朝各代的君主们喜爱。战国时期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临漳县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本次实践活动让我对这所古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首先到达的是赵王遗址公园,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个公园主要包含东西两大部分,东部的赵王城遗址为遗址保护区,西部为文化展示区,是一期工程的主体。包括三大圈层、七大园林和三十个景点。

在这里我看到了长达158米的“历史长卷”,“历史长卷”由众多用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每个竹简上面都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而158这个数字也别有寓意,象征着赵国在邯郸定都共158年。从这百余米长的“历史长卷”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邯郸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之后我又去到了邯郸碑林,邯郸碑林占地面积2767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青砖、灰瓦、朱柱、粉墙,四周种植着高大的银杏和苍翠的白皮松、松柏以及翠竹、紫薇、七叶树等花木,院内的空地绿草如茵,奇石点缀,整个景观凝重、幽静,古意盎然。

碑林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墓志类,如唐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墓志铭、大唐王府君墓志、唐陇西郡李公夫人张氏墓志等;二是记事类,如高桂滋的重修丛台记碑等;三是诗书画类,如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诗、汪易扬的李白与吕洞宾画像、朱乃正书王昌龄的《邯郸少年行》诗、李华锦书张养奎《丛台赋》、王旭东书方孝标《响堂寺》、李守诚书杨方晃《五绝诗》、谢德萍书张驰《丛台怀古》、李太平书乾隆帝《登丛台》等。这里的石碑虽然经过了多年的风吹雨淋,但仍然能看出书碑和刻碑之人深厚的书画造诣,那种遒劲的笔力使我再一次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去到的地方是七贤祠,七贤祠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七贤祠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1983年题“七贤祠”匾额。左右为青砖透花景墙。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院内铺有青砖甬路,西有旁门与碑林相通。屋顶为歇山式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而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通过对这些历史名人事迹的了解,不禁让我对这些古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十分幸福自己生在中国,让我能够跨过历史长河,向优秀的先辈们学习。

总之,本次的社会实践使我获益良多,不仅增加了自己对故乡的了解程度,同时也领略到了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许许多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1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抓住希望,共筑乡村”暑期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七天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抓住希望,共筑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七天(通讯员:阮梓琦)为了延续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锻炼我们自身的能力,同时响应国家“我为民众干实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抓住希望,共筑乡村”暑期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第六天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抓住希望,共筑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六天(通讯员:阮梓琦)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发扬五四精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和奉献社…
青岛农大学子三下乡:青春,因实践而多彩
2021年7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烛梦园光”乡村振兴帮扶团——“留住乡愁”人才振兴实践队积极响应团中央专项活动,为援助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前往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
华师学子下乡感悟|前途似海,我们来日方长
2021年7月,我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的一员,来到了赤壁市柳山湖镇易家堤村,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展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实地走访调研、绘制文化墙的方式…
传诗意铁画,承铁骨铮铮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
锦绣繁华,不忘来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直以来,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于伟大复兴道路上高歌猛进。2021年7月21…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 “抓住希望,共筑乡村”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天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抓住希望,共筑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天本网消息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
湖北理工学院电气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
湖北理工学院电气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本网消息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于2021年暑期举行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寻红色赣鄱,献礼百年华诞”暑期实践心得
古人云:“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初学这句话,只知即使是一点小火星也可燃烧整个平原。直到学到毛泽东同志的书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才逐渐明白新生事物现在虽然…
走进红色经典
阅读红色经典,重温党的壮阔征程。千秋伟业,百年风华,一篇篇红色经典文献,穿透时光,激荡人心;一声声浓情诵读,致敬先辈,砥砺精神。2021年7月8日上午,水利学院“探索百年历史,汲取奋斗力量”暑期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