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祖辈智慧 承祖辈文化
在石塘镇长汀村,有一位75岁老人徐美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农耕、生活、乐器等方面的老物件,至今藏品已超1000余件,这些“上了岁数”的“宝贝”浸透着不曾远去的旧时光,见证了时代的变迁。2018年5月,徐美富还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在自家的老房子里办起了农耕博物馆,圆了自己的收藏梦。
“我是搞艺术出身,自幼对老物件感兴趣,对它们充满好奇心,像这个大提琴,二胡啊等乐器就是我自己做的。”初次见到徐美富,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谈起收藏老器物的缘由时,他拿着心爱的物件抚摸端详后说道,长汀村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自己再不收藏起来,有些东西就找不到了,年轻人也就没有机会再看见了,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要保存起来,留住历史的见证。石器、历书、老式桌椅、木箱、渔网、蓑衣、木犁……这些留存着生活印记的老物件,对很多人来说,是可以被扔进废品站的“破烂”,但对徐美富而言,却弥足珍贵。在徐美富看来,自己的收藏品老器物不但能让人找到儿时的回忆,更能激励一代代人传承这些历史文化。未来,他希望这些珍贵的老物件能和长汀沙滩一起,进入越来越多的人的视线,作为农耕民俗文化展览品,展示给全国甚至世界。
为了对长汀村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了解,调研小组来到了农耕博物馆观摩,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在日复一日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的农业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立了灿烂辉煌的上万年的农耕历史。
农博馆里展出的物品,几乎涉及到了过去农家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犁铧、石磨、簸箕、坛坛罐罐、桌椅板凳,马车配件、锄头、纺车筛子风匣,玻璃罩的煤油灯、脚踏式的电子琴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了月亮地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示了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这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应该是普通农家常见的摆设,现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让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些老物件都聚集在农耕博物馆里,展示着人们曾经的生活印迹和深厚的农耕文化。
其实,无论是犁、耙、磨,还是手扶、拖拉机、推土机,一件件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农机具背后总有一些让人探寻和回味的故事,再现着农耕文化的历史画卷,展示着农机发展的丰硕成果,展望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一句话总结为长汀的发展离不开农耕。
在过去,长汀村民主要以农耕、捕鱼为生,而徐美富的这些收藏品展现着农耕工具的迭代更新、农耕方式与文化的进步,这同样也反映着在一个时代下村民为谋生所展现的聪明才智。这是长汀村乡村振兴的历史缩影。
8月17日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五团五队小分队报送信息
通讯员张一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6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