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突发,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在众志成城的全民抗疫下,经济回暖,万物复苏。对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梁山村的村民来说,仍然影响甚大。7月13号上午7:00,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建设美丽乡村,致力扶贫攻坚”扶贫攻坚实践队队员邓志远来到了梁山村的村委会,开展扶贫攻坚调查工作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深深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 ”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实践队队员邓志远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来看实践队的一组调查结果,在实践队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实践队队员邓志远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实践队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实践队队员邓志远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变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板着指头教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对此,实践队队员邓志远认为: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裁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实践队队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所以,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有问题。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多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村民们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实践队队员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队员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队员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队员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队员们只能在宣传他人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但队员们相信,不论困难多大,只要政策正确,村民们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经济教育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整个村的生活水平也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帮助村民修整电器的下乡大学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志远 摄
正在上活动课的学生们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邓志远 摄
正在开建造美丽乡村会议的村民们 中国青年报通讯员 邓志远 摄
协助民警宣传禁毒知识的志愿者们 中国青年报通讯员 邓志远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