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以黄山为切入点,探究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养老问题
安徽8月20日,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行则将至队”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潭口村,进行以“以黄山为切入点,探究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养老问题”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行则将至队共计10人,由队长胡嘉琪,队员吴志豪、储璐、强海婷、蒋惠琳、方茵、刘吕晴、王熙尧、刘政、栗继萍组成,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各尽所学、融会贯通。团队在走出校园、“走进黄山”之前,着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先是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黄山下土地流转以及农民养老问题的相关资料,提前与村委会线上联络,根据村委会答复,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与打磨,接着认真细致地准备了一份“调研活动计划书”和“新闻宣传方案”,将活动的细节考虑得十分详细。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行则将至队”于8月13日下午14时,抵达黟县西递镇潭口村。进入村委会后,大厅的工作人员徐迎春组长接待了我们。在抵达黟县前,蒋惠琳同学曾与徐组长线上联系过,得知村内土地流转情况较少,且养老的补助只有政府补贴的一百多元后,修改了访谈时准备的问题。视频拍摄前,蒋惠琳同学在村委会大厅与徐组长,一位工作人员以及一位村民闲聊了一会儿,当问到,村民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地流转出去给别人种,并收取一部分费用时,工作人员说道,不用收钱,都是免费给别人种,很多地都是荒着的,谁想种就去种。家中青壮年有稳定工作的,都是同意土地流转的,没有工作的就自己在家种地,自给自足。团队了解到,村中土地流转现象较少,主要原因很可能并不是村民不愿意,而是地形因素导致,黟县位于山区,多为丘陵地带,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同时,单独一户人家所承包的田地较为分散,面积也不算大,难以流转出去。村民的养老基本依靠子女赡养,国家每个月仅补贴一百多元。黄山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黟县又拥有宏村与西递两个热门景点,物价本身偏高,一百多元对于老人而言,只够购买米油,想要靠补贴生活是显然不可能的。
接下来进入了村委会书记办公室,访谈了王明祥书记。在对话中团队了解到,农民种地的成本高,农作物售价却很低,自己种田所得收入或许比不上流转所得收入,但相差并不是很大。村中有重点项目在建,所用土地是一次性转让的,直接转为建筑用地。村中对于养老并没有补助,仅有国家每月补贴的一百多元。
接下来团队走访了一些村民,并拍摄视频记录了与村民徐婷女士的对话。团队了解到徐女士家中有一位七旬老人,家中青壮年都有稳定工作,家中没有劳动力,因此田地基本都是荒着的。当问到土地流转是否会改善家中情况时,徐女士说,流转是不是有钱拿,有钱的话肯定是有帮助的。家里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是支持的,原因很简单,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为地形等因素并没有人愿意要他们家的地。家中给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老人的养老目前主要依靠子女赡养。
通过采访,团队发现潭口村的土地流转现象较少,村中养老主要依靠子女赡养,以及家庭自主购买的养老保险。
土地流转的确会为村民带来一些收入,但对于潭口村而言,地处山区这一自然条件,大大限制了村中的土地流转。而山区这一地形并不只是潭口村的特色,整个黟县,甚至是黄山。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以山地为主,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丘屏列,岭谷交错,土地难以流转很大可能是山区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便使得土地流转对于山区农村养老的改善不显著、不全面。
此外,国家对于潭口村的养老补贴力度显然不足以支撑老人的日常花销。
对此,团队认为潭口村应该寻找其他地区农村养老的优秀案例,政府也应对山区农村的闲置农田进行合理规划,为山区老人提供挣钱机会,针对山区农村制定养老保险,并且加强养老补贴的力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