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名手艺人却将世间的风土人情,祖国的壮丽山河跃然纸上。那一抹红在光影交错中被赋予了生机,其中饱含的不仅是图案的表象也更是一代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小小的,看似轻薄的一面纸却展现了世间万物之美,所谓国粹也便是如此。
在第二天的实践活动中,张老师再次为我们讲述了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介绍了她自己对剪纸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对于剪纸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在张老师的手中,一张张红色的纸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图案,老师为我们示范剪出不同造型的“红双喜”,每一张都像是在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个小组成员也动手实践了起来,无论是花朵还是鸳鸯,点缀在双喜的旁边,都活灵活现,让单调的文字窗花变得生动起来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剪纸作品,似乎动两下剪刀就能完成,其实不然。剪纸的大框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细节的部分却十分讲究,如果不能灵活掌握剪刀,剪出来的效果也是虎头蛇尾、粗枝大叶。在课下的练习中,今我们也领悟到了一些剪纸中需要注意的小技巧,轻与重,直与弯,这些都对剪纸的完整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细窄的地方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力度,要注重连续性而不是断断续续导致线条的不完整,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剪,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控制好剪刀的方向,一气呵成才能剪出完整的图案,这正和人生道路一样,讲究分寸,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长远。
看着红彤彤的红双喜,记忆不由得追溯到儿时,年少的我不曾探求过它背后的历史风貌,剪纸文化之芽却悄然无声在心中生长。经过时光的消磨,如今剪纸艺术不再在年轻人中流行,似乎我们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少见会剪纸的人,但是剪纸艺术依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曾经人们逢年过节都要往窗户上贴窗花,就是历史的印记。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所在,是华夏民族得以构建的根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自信的来源。我们国家的上下几千年,不是一个数字,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历史故事,是一种流露真善美的民族精神,每一个剪纸作品,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故事,是跨越千年与古人对话的工具,我们当代青年学子理应将弘扬剪纸文化置与肩上。剪纸文化,所谓国粹,正是在历史长河中给予一代人注以精神力量,这种精神足矣跨越时间之渊,在如今也能洗涤我们的心灵,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在对于剪纸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中,我们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进程中,不乏有像张老师这样的手艺人,即使时光荏苒时代变迁也保有对传统剪纸艺术的诚挚与热爱,纵使这世间如何须臾更迭,心中仍要为传统文化守住不变的领地。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将中国传统文化记于心,力于行。中国在不断发展,民俗艺术也不能丢,不光光是剪纸文化,未来我们年轻人也要担起传承中国广大传统民俗艺术的责任,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之中。(通讯员 李川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