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是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流193班的陈滢滢,为深入学习红色革命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我怀揣着缅怀对创立了伟大事业先烈们的崇高敬意于7月23日来到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感受革命烈士们的伟大革命精神。
我的家乡在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旧址),在这里我总能感受到身边浓厚的革命精神,也总能听到关于淮海战役中战士们浴血抗敌、老百姓们送药送粮等等的感人事迹……书本的学习远没有真正的实践体会到更多,这次暑期实践让我有这个机会来到淮海战役双堆集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先驱者们的勇于付出、甘于奉献以及敢于斗争的精神。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关键之战,来到烈士陵园就被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吸引了,一路走来,陵园广场的地砖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刻有淮海战役各个阶段的时间和取得的伟大成果,让通往纪念碑的这段路散发着璀璨的光芒。站在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碑前,上面是邓小平给与革命烈士的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我们无法回到当时那个战争的时代,但战争的残忍和伤痛我们永远记得。来到纪念碑的两侧,那里刻着这场战役中牺牲烈士们的姓名,在公墓的石碑上我看到有不少是本地人。不禁感慨,是啊,正是这些烈士们在战争来临时不畏强敌,自愿加入队伍誓死保卫家园,在那个年代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哪个不是家庭的顶梁柱;但在祖国的美好未来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了一道道坚固的城墙。走近仔细观察,看到这些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简介,许多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还有一些才刚满十八岁的青年,这让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的我无法相信,但是真正了解过后那些名字和数字又是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都说时势造英雄,总有些人要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渴望和平让无数和我们一样的同龄人们前仆后继投身实现梦想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历程中。
来到纪念馆旁这里的浮雕展示了战役的主要指挥人,站在浮雕下我看到的都是熟悉又亲切的名字:粟裕、邓小平、刘伯承、谭震、林陈毅,我望着他们的眼神,内心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定的力量,仿佛在说势必要拿下这场战役。走近纪念馆,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文物将我带进历史,我仿佛看到了手绑绷带的战士依然浴血奋战、已经倒下的战士奋力爬起、面对敌人的猛烈炮弹有人毅然举起炸药包……面对武器装备的悬殊,我们硬是拿着简陋步枪、用着自制的手雷和炸药给予国民党重创。看着陈列柜中的每一封战报和作战计划、缝补到破旧的衣物、还有已经生锈的钢炮和步枪,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一处小战场,但在我看来每一场战役都是重要的,正是这些不怕牺牲的战士们一点一点推进,每一场战斗都全力以赴,最后才能取得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最终建立伟大的祖国,向烈士们致敬!
走在纪念馆的最后,这里保存着劳动人民支援前线的无数记忆,这也是让我久久不能平复的地方。靠着木质的手推三轮车,老百姓就这样一件一件将物资推去前线,给解放军战士们送去最温暖的支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历史也在告诉着我们只有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在我看来正是解放军战士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始终为老百姓的处处着想,为祖国统一甘于奉献牺牲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当时给解放军部队前线送粮食,时间紧路程远,许多人的鞋子都跑掉了。”这是我在参观过程中听到的一个故事。即使再简陋的运输工具、泥泞的道路也挡不住前进的步伐。
在那样温饱和安全皆不能保证的年代,又谈何国家建设。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先驱者的理想和追求都已凝成一种永恒的希望,战争的硝烟已经隐退到历史的深处,但人民不能忘记,我们不能忘记,烈士们的勇于付出、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宝贵精神。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作为当代的新青年,除了要加强自身知识文化建设,更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特别是学习革命烈士精神,在未来我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立足实际岗位、不断开拓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