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家乡甘肃金昌,每每有人知道我来自甘肃都会问我“你家那里有沙漠吗?”哈哈,沙漠没有见过,因为我出生后,这里的沙漠早已被绿茵覆盖。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金昌,是我祖祖辈辈见证下腾飞的镍都金昌。如今金昌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前的金昌社会生活(1890-1948)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狄娜 摄
一幅幅珍贵的百年照片,诉说着金昌的老街、宅院、商铺、村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面貌依稀可辨。
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和国镍工业基地(1949-1980)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狄娜 摄
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镍都的开拓者们在龙首山下建设共和国镍工业基地的艰难历程。那是老一辈金昌人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
改革开放后的金昌社会生活(1981-2011)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狄娜 摄
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昌市以来,金昌人民满怀富民强市的共同理想,听从党的指挥,秉承“艰苦奋斗、和谐进取”的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十八大以来金昌发展成就(2012-2019)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狄娜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人民在解放思想中坚定信心,在转型发展中不懈探索,在改革创新中大胆开拓,在应对挑战中奋发进取,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昔日戈壁小镇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走出这座蓬勃生长的小镇,我见到的是另一幅我引以为傲的大好景象。甘肃省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而这里也有着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在甘肃的几次重大事件深深影响中国革命的走向。甘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是各路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省份,是党中央选择以陕甘革命根据作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决策地,是三大主力红军的最终会师地。所以此次我来到甘肃博物馆,探索属于甘肃的红色记忆。
甘肃博物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狄娜 摄
“红色甘肃”展览共分“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曙光篇”五个单元,集中展示了1911至1949年间,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等重要历史事件,以生动的历史画卷为线索,再现了甘肃革命的奋斗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同时全面、系统地展现了甘肃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伟大奋斗历程。
从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1936年10月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占领了甘肃10余座县城及36个县的部分乡村,行程3500余公里,进行过泾川四坡村战斗、腊子口战斗、岷洮西固战役、成徽两康战役、通庄静会战役等重大战斗、战役;召开过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岷县三十里铺会议等重要会议,做出了向陕甘苏区挺进的抉择;开辟了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了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大会师,宣告了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是一曲壮丽的史歌。
无数英雄烈士在甘肃这片土地上用汗水用献血谱写了这一段段红色历史,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体现了他们作为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使命担当和对中国制度的自信。红色基因是属于党的,也是属于人民的。红色基因包含的民族自强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融入现代化生活中,为我们指导方向和目标,不忘初心,永远不迷失方向和道路,甘肃这片土地上还在不停发生着“奇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