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为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和新生活,华中农业大学工学、园艺林学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弘扬民族精神,助力非遗传承”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对华阴老腔这一古老而深厚的艺术进行调研和挖掘,深入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华阴老腔起源于西汉时期,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它的词常取于历史、神话故事等,唱腔激昂、粗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民族精神价值。陈忠实先生曾评价华阴老腔“蕴藏于关中大地深层的诗质”。近年来,华阴老腔作为陕西省独特的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视野,让大众感受到这朵千年民间的艺术奇葩的独特魅力。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随着2016年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唱响舞台,将华阴老腔这一民间艺术喊出幕后,来到了生活舞台。华阴市文化馆老腔负责人柴主任得知实践团将采取“云采访”的形式,表示了理解与支持,并热情地讲解了老腔的发展、宣传和传承现状。近年来,华阴市政府对于老腔的传承保护及发展等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进行了大量的传承保护工作。同时,华阴市文体广电局积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老腔艺术传承人,在华阴老腔起源地——双泉村,建设了华阴老腔传承基地,并举办老腔培训班,开设月琴、板胡、后槽、签手、乐理基础知识等五门课程,由春晚原班人马、国家级传承人王振中、张喜民等多位老腔艺人进行授课。课程上不再是过去那种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兴趣为主,因材施教,让更多的人感受并体验到其鲜活的魅力,从而实现保护、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对老腔艺人张转民的采访,实践团了解到无论是国家还是老腔组织都积极地采取一切措施来保护和宣传老腔艺术,多次以老腔为主要元素排演话剧、电视剧,多次站在国家大剧院等大型舞台上,多次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此外,为普及老腔,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在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的组织下,举办‘老腔进校园’系列活动,将非遗传承与文化课教学联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这一文化遗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老腔艺术团已经在渭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一些艺术类院校等众多高校演出过,为当代大中小学生带去了传统艺术的洗礼。非遗不是一辈人的孤芳自赏,是每一代人的文化生活,每一个非遗的存在,都是对传统之美的坚守,更是对精神文明的感知。
实践结束,实践团成员魏思哲感慨到:“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这片土地再一次产生了浓浓的敬意。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乡,养育了我们,也滋养出了像华阴老腔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这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新的保护传承路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