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合肥8月5日电(通讯员赵志华)。
红色是一抹永不蜕变的亮色,是当代青少年心中的信仰,是支撑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为缅怀革命先烈、接过革命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蜀山烈士陵园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2021年8月5日来到蜀山烈士陵园,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获得了极深的感悟,坚定了为国为党为社会为人民奋斗终身的信念。
清晨的蜀山烈士陵园在雾气和阳光的交错中显得庄严而肃穆,团队成员衣着朴素、排列整齐走进入口广场,沿着189级台阶缓缓前行,在台阶的尽头就是革命英雄纪念碑,上面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团队全体成员表情严肃,手拿白菊花,将菊花放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献给为国牺牲的烈士表达哀思。随后团队成员集体在纪念碑前肃立三分钟,表达对牺牲的革命烈士的敬重。
随后,团队成员从广场两侧走进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脚步坚定又安静,表达了对英烈的敬畏与敬意。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有两个展馆分列南北,馆内陈列着全省有代表性的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牺牲的190位烈士的光辉业绩,450多幅图画及烈士遗物、烈士手抄、名人字画、领导题词等,并且存放着58本全省烈士英名录,记载了57623名烈士的英名。
展馆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碰撞融合像一幅卷轴一样缓缓展开,六大展厅环环相扣,主题分别为“星星之火——党组织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风展红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烽火——抗日战争时期”、“地覆天翻——解放战争时期”、“励精图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走向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馆有文物展品、图文展板、主题场景等丰富多样的载体,为来访的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讲述着先烈们的爱国故事。
在展馆中,很多的资料与文物把团队成员带回了革命年代,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皖南事变仿佛就在眼前,许继慎、合肥“宣氏六烈士”、李家发、吴国璋等安徽籍烈士仿佛就在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这些文物和资料的征集也来之不易,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文物大多是从民间征集而来,也有很多烈士家属主动捐赠。正是这些点滴捐赠汇集成了红色的洪流,让纪念馆的陈列更加地丰富,也让来参观的群众能够更好地感悟和体会革命烈士的精神。这一件件文物、一本本史册、一段段话语仿佛重锤一般敲击着团队成员的心灵。这些文物、史册、话语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人民群众的宏伟力量。
在纪念馆内参观时,团队成员遇到了一队来纪念馆参观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脸上写满了对烈士的缅怀与敬重。团队成员对小朋友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了采访。老师表示他们每年都要带小朋友们来一次烈士陵园,一方面是对逝去的先烈表达敬意,另一方面也是让小朋友从小就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小朋友们也表示此次的烈士陵园之行收获颇丰,他们说:“我们能有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那么多哥哥叔叔都壮烈地牺牲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中国变得更好,不辜负他们的牺牲和期望。”
最后团队成员从纪念馆缓缓走出,步伐坚定,他们在广场上集合,面向纪念碑又肃立三分钟表达哀思。站在纪念碑前,成员们的脸上表情坚毅,内心也是风起云涌。
烈士,一个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的词语,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一切不求回报,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人民立场和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参观了蜀山烈士陵园后,团队成员感悟颇多,他们纷纷表示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珍惜的同时也要铭记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传承好发扬好他们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去。争取做一个建设美好家乡、造福家乡人民的人。(通讯员赵志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