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部,有这样一个天堑,屹立了几千几万年。
高天之上,巍巍秦岭耸入云间,隔绝了南北人烟。
青云之下,人们聚集起来,向自己的命运挥起锄镐。
恍然之间,群山之中一条巨龙蜿蜒,冲上云雾缭绕的青天,贯通隔绝千年的蜀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蜀道青天”团队,以感受家乡变化,投身家乡建设为主题,对祖国西部的宝成(宝鸡—成都)铁路展开调查研究。
因疫情对线下实践的阻碍,来自宝成铁路沿线四个城市的五名团队成员转入线上调研,利用网络与有限的线下活动对各自城市展开调查,通过线上会议手段交流实践的课题,把思绪带回到几十年前令人难忘的那段钢铁年代。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秦岭,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为南方阻挡着冰霜雨雪,也在千百年来隔绝着祖国的西北与西南。古时,人们开凿山边的岩土,修筑通天的栈道,勉强维持着困难的交通环境。进入二十世纪,巴蜀与秦川这种微弱的联系早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铁路的勘探与修筑便应运而生。
“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通天的梯子。”
灵官峡,陕甘交界处的一座秦岭山谷,因陕西作家杜鹏程的一篇《夜走灵官峡》而闻名遐迩。在宝鸡市的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此地,并记录下了这里所代表的锲而不舍的铁路工匠精神与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1952年7月,随着第一把锄头锄进秦川的泥土,铁路的修建正式开工,在随后的几年里,愚公的子民们在西部绵延不绝的群山中,不畏风霜雨雪、不惧牺牲,用自己的血汗构筑着祖国的钢铁大动脉。
1958年1月1日,纵贯秦岭、大巴山的宝鸡—成都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并在1975年首先完成电气化改造。至此,“蜀道”不再是有登天之难的故道,祖国的西北与西南,也因这条强壮的血脉而从此紧密连结在一起。
从古城陈仓的河谷开始,团队成员坐上开往成都的列车,跨过宽阔的渭河,沿着陡峭的山脊蜿蜒前进,盘旋上秦岭的高峰,经过一座座深山中的小城,因疫情原因,实践团队的行程止于陕西省凤县。此后火车离开秦岭山区,这条巨龙驶入大巴山区,到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最后冲出重重屏障,到达富饶的成都平原。
宝鸡、陇南、汉中、广元、绵阳、德阳、成都……西部的一座座历史名城由这条来之不易的铁路连接起来。
位于宝鸡市的团队成员对宝鸡市展开调研,宝鸡市位于关中西部,因1936年通车的陇海铁路而得到初步发展,腾飞于宝成铁路通车,那时宝鸡市成为中国西北与西南交界处的交通枢纽,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著名品牌工业产品层出不穷。由我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家人的询问得知:如今,随着其他入川铁路的修建,宝鸡市的铁路枢纽地位有所下降。目前这座位于西北的小城正在转向高新技术发展方向,未来充满未知,也充满希望。
因疫情原因,团队采取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县市的发展情况。这些城镇视宝成铁路为生命线,曾经随着宝成铁路的通车而找到发展道路。随着宝成铁路的繁华而迅速发展,如今随着宝成铁路的衰落,这些山区的发展受到影响,目前正在向旅游、农业等方向展开新的尝试。
位于四川绵阳、成都周边的团队成员对宝成铁路入川后经过的周边县市展开调研。宝成铁路修通后,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实现了互联互通,在国家的三线建设等政策背景下,四川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集多种经济模式于一身,并利用日趋完善的交通设施而快速发展中。
山外又一座山,城外又一座城。上世纪中叶贯通的宝成铁路,成为中国铁路网“五纵”中的重要环节,极大带动了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也在几十年的历史中为中国西南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铁路技术日益发达,兰渝铁路和西成高铁的通车构筑了新的西北与西南之间的联系,宝成铁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走向了衰落,团队成员对宝成铁路的发展现状展开了网上调研,并利用腾讯会议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讨论交流。
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2017年川陕地区的地质灾害,宝成铁路中断、改线等状况时有发生,原来繁华奔忙的铁路线如今只剩下了三班客运列车,承载着山区人民的希望,继续维持着这条来之不易的天路。
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未来的宝成铁路将会逐渐货运化、客运公交化,山区将宝成铁路作为生命线的县市也在积极努力,力图继续保存这条铁路的客运功能。
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宝成铁路的未来,究竟会在何方?但我们要铭记,几十年前那一群开凿蜀道的勇士,和几十年来这条钢铁巨龙的守护者们,他们与宝成铁路的生命早已融在一起:
从动工前的跃跃欲试,到修筑中的壮志冲天。
从繁华忙碌时的正当年,到现在时光荏苒、英雄迟暮。
云海中腾飞的巨龙,虽受过风霜雨雪的侵蚀,却仍坚守在这青山之间,眺望未来。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作为后来人,我们需要牢记这份辉煌的信念,追寻前人的足迹,开拓出全新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