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登陆,雨季来临,又到一年抗洪季。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势低洼,村庄大部分建在堤坝或庄台上。其中,王家坝闸因无私奉献、开闸蓄洪而闻名遐迩。到2020年,王家坝闸已开闸16次,以一己之躯为下游地区抵挡住了势如猛兽的洪水。为探索王家坝抗洪救灾精神,学习抗洪救灾英雄人物,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大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心育蕾”赴阜南团队于2021年7月27日去往王家坝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开闸泄洪,无私奉献
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王家坝闸自1953年建闸以来共开闸蓄洪16次,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地反复被洪水淹没,一次次开闸蓄洪,彰显了王家坝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品质,形成了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抗洪救灾精神。
王家坝纪念馆根据灾时现状,以雕塑、影音等形式重现抗洪救灾时的场面。也许冷冰冰的数字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艰险,但当一幅幅抗洪场面出现,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洪水现场。哗哗的流水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坚定又迅速的步伐声,一切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紧张与坚强。
面对纪念馆中呈现出来的抗洪场面,我不禁感叹王家坝人民的大局意识和勇敢气魄。面对庄稼住所被淹没的风险,他们毅然决定开闸蓄洪。面对势如猛兽的洪水,他们敢于与其搏斗,积极抢险救灾。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学习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迎难而上,积极前进。面对历史重任,新时代青年应勇担时代大任,敢于拼搏,勇于奋斗,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为民服务,冲锋在前
在王家坝纪念馆中,矗立着这样一座雕塑,他目视前方,用手指着地上的坑洼,他就是洪水中压不垮的钢铁战士——-郜登福。他忠诚履职,在水面巡逻42天,因过度劳累、旧病复发而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方安康,他们当之无愧是王家坝的英雄。
在雕塑旁边的展览柜中,陈列着郜登福的所用物品和多枚勋章。已经看不出原先颜色的水壶、用到掉漆的茶缸、一件绿色军大衣及一个手电筒。在它们的身上,我感受到郜登福的勤俭及负责。他心不为自己只为人民,不求用多么精美的物品,只求在洪水中保住一方人民。我仿佛看见,他穿着一身军大衣,在黑暗中打起手电筒,像黑夜里突然射出的一束光,带领王家坝人民走向黎明。就是有郜登福这样无私、勇敢的人,王家坝人民才更加敢于与洪水搏斗,才更加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对于郜登福一样的人,我们应懂得感恩,懂得敬重,懂得他们是站在前方为我们挡下苦难的人。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学习并弘扬郜登福的勤俭负责精神,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为新时代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将这种精神贯彻于日常实践中,融汇到日常计划里,从小事做起,为大事奋斗。
王家坝一行让我感受颇多。每到夏天,雨季来临,河水泛滥,不少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然而当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民子弟兵进入救灾一线,用双手托起被淹没的家园,用双脚踏出水流中的安全之路,心里又充满了希望与欣慰。从08年汶川地震到21年河南洪灾,中国人民无时不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王家坝人民也是如此。他们无私开闸蓄洪,勇担时代重任,军民同进、同舟共济,彰显出中国人民无私奉献、迎难而上、顾全大局的伟大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8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