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帮助病人和病人家属顺利地走完最后一段路,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回忆,也多一些尊严。”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安宁疗护存在的意义。许多患者在疾病终末期会选择接受安宁疗护服务,但如今,安宁疗护的社会接受度仍然偏低。为了更深入了解安宁疗护现状,并为相关家庭及机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北京科技大学“灰雀”京栖实践团的成员决定对安宁疗护这一特殊医疗服务展开调研。
今年6月,经过一番辗转联络,实践团终于征得松堂关怀医院院方的同意,进入这家国内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展开探访调研并进行志愿服务。在医院护工的陪同下,实践队六名同学参观了解了医院的整体环境,并对病患进行了陪护。同时也了解到,医院目前的患者大多是常年卧床的状况,需要有人全天的陪护和照看,相比其患者数量来说,护工的数量还是有所不足。
在医院的儿童病房里,有两名刚出生十几天的婴儿,和一名一岁左右的幼儿,队员询问护工后了解到,这些孩子都是脑部患有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痊愈性的治疗,只能靠大量的麻醉药物减轻痛苦,等待离开的时刻。“感觉在这里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队长朱思怡如是说道。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安宁疗护,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安宁疗护的志愿活动中来。疫情蔓延后,队员们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寻找从事相关志愿服务的人员。在数百条私信石沉大海之后,队员们终于联系到了一位利用空余时间做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老师——周老师。
在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周老师是一名大学老师,从2018年起,便跟随团队每周定期到医院和社区内,进行安宁疗护相关志愿服务,次数已达近百余次。她对队员们说,“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只需要有人陪他们聊聊天、读读报纸,他们就已经很快乐了”。
队员们联系到的另外一位受访者,来自国内第一家儿童舒缓治疗机构——长沙蝴蝶之家,目前有18名孩子在机构中生活、治疗。疫情之下,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受限,限制了正常的康复训练,急需资金建立更专业的康复室与起居室。实践团的12名成员凑齐了1200余元,以团队名义进行了捐赠。
在实践中,有些队员也加入到安宁疗护的志愿者群体当中,近距离地感受安宁疗护对于患者的作用。参加了志愿者培训的队员李思仪表示:“在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听到他们的故事有时候也会很难过,但是不要止步于难过,更应该去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0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