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绿树掩映,花香碧草装点。7月13日,传承校史,留声南航团队走进揽翠苑,一栋栋住宅楼便映入眼帘,南航的前辈们就居住在这里,团队这次采访的几位老者,都在学校后勤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对自己曾经奉献过的岗位,点点滴滴他们都如数家珍。
我们刚刚坐定,便打开了话匣子,那神情已然表现出他们对南航的那份眷恋与怀念,他们说:我们虽然不是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只是服务师生的后勤人员,但我们的舞台却包罗万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为师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家庭般的温暖。
后勤一片心,服务无止境。老人们说:当年学校食堂的条件非常简陋,木质结构的建筑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厨师们既要掌握烧菜的火候,还要时刻注意火势燃烧的高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真是考验人啊!可是我们的炊事人们,硬是用那一口口大铁锅,做出了适合师生不同口味的饭菜。厨房热,炎夏的厨房更热,尽管有几台电风扇不停地吹着,但仍无济于事,汗水不停地擦,不停地往下流,一餐下来,毛巾都能拧出水来。尽管这样,师傅们对饭菜的精益求精丝毫不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线师生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食堂发生了今人欣喜的变化。学校食堂的变迁,也成了我们南航发展壮大的缩影。现在,学校多个各具特色食堂的打造,为师生们提供了选择性强、更加便捷的服务窗口;现代化的烹饪蒸煮设备的不断完善,给厨师们提供了极大的施展厨艺的空间:不断优化的食堂环境,为师生们提供了舒适的就餐氛围:中央空调的配备,大大改善了后厨的工作环境:食材从选择到采买,从半成品到成品,从消毒到摆放,流程严格,力求规范化:同时,每个食堂根据学生的喜好,不断调整菜品,还定期对炊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后勤管理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这一切的一切,与校领导对后勤工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学生第一,学生至上,我们的辛勤付出,也得到师生们的默默尊重。
几位老者对学校通讯设施的不断升级也深有感触,我们南航前身为3918部,对外有保密性质,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开始培养飞行员。当时电话为双线人工交换。先打到总机,再由接线员插线到实验室等地。传输非常缓慢,打一个电话需要一天才能打通,如果是国际电话,那就需要更长时间。那时的传输系统是有限的,从南京到北京只有一趟线路,一条线上最多架四层四条,共16条线路。面对通讯需求量的增加,而长途电话时间跨度太长,给师生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当半自动交换一出现,校领导第一时间,就在南航本部北门设了地下增益系统。虽然价格昂贵,但为师生们打开了通讯的方便之门,解决了通讯难的大问题。此后,无需人工的全自动交换,传输变成了光纤,集成度高了,但抗干扰性能差,通讯范围小。一进入无线通讯时代,我们就把通讯范围扩大为10km,并进行了分散式控制,这样,增强了稳定性,加强了有效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当时为方便学生学校还在每个宿舍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后来电话网络融合,人人都有了手机,真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一年一个样!
听了他们的讲述,我们对这些用奉献装点校园的后勤工作者们肃然起敬。事无巨细,服务无边“老后勤”们的讲述,也让我们感慨不已。一个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感等美德: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向往学习,扩大知识面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智能:而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度,有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后勤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管理行为,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学校的后勤工作者们,就是为我们付出辛苦,让我们品尝香甜的蜜蜂。致敬,南航的后勤工作者们!
文字来源:张柏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