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南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作者:李嘉伟

简朴

从衣饰看,古梅山人“衣着斑斓”、“白巾裹髻长错结,野花山果青垂肩”(章恼《开梅山颂》),男则白布裤衫,女则青布衫、斑布裙、无鞋履。简朴中显民族特色。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县人服饰亦随之而异。男穿长袍马褂,女着旗袍拖裙,只不过是少数人的衣饰;万千劳动百姓,则是粗布短装。男式对襟衣开襟于前胸,妇式大襟衣开襟开怀右,布扣矮领、宽袖长摆,即简朴又方便。妇人作家务时,身着大襟衣,腰系花围裙,双肘套袖,精爽干利;男女人作家务时,身着大襟衣,腰系家织白布巾,系紧后,缠结于后腰,人下田劳作,上身对襟衣,腰系家织白布巾,系紧后,缠结于后腰,留一截下垂,状犬尾。据传此习源于古瑶苗先人以犬为图腾有关,今人仍继其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男式中山装、女式解放装亦在新化城乡盛行几十年,至九十年代初,城里人顺应潮流改穿西装,女青年则较讲究时髦,但仍在华丽中追求高雅,奇装异服少见。

从饮食看,古瑶苗山人“食则燎肉,饮则引藤”,饭菜一锅煮挂柴火上,家人围灶而食,主食多为玉米、红薯辅以麦类瓜菜;汉人除少数富家食用大米外,农家亦多拦红薯瓜菜。以后,生产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粮食增加了,而节俭之风仍代代以传。民间信奉“算了吃”而厌恶“吃了算”,绝不“寅年吃了卯年粮”,无论如何要省吃省用,年年有点节余以备荒。俗称新化人“会吃”,其本意除指节约、省俭外,另一含意则是指新化人巧手制作的风味小吃,不仅品种多,且制作精巧味道美。较有名者如:山区柴火腊肉、擂茶、白溪水豆腐,腌制豆豉红辣椒、霉豆腐等至今仍负盛名(本节末附录新化风味食品)。

至于居室,当代新化人则较为注重。城乡县民只要稍有“余钱剩米”就想方设法建新房。这与历史上新化人居住环境恶劣有关。且不说古人深居嵠峒、板屋茅棚的的简陋居室,就近百余年以至民国,平民百姓多无过夜这粮,很少有条件改变居住环境。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起,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县人逐步进入温饱,他们想到的首件大事就是建造新住房。于是,城乡建房高 潮迭起,农村大部分农户迁入了新居。据统计,至二十世纪末,农村住房由解放前的人均6平方米上升至29.4平方米,且质量有显著提高。新房多依山傍水,青瓦红砖益显新农村的安宁、厚实。

笃诚

新化人为人厚道,民风淳朴,历以诚为处世之本。因其诚,故不为人所戒惧而乐与之交;亦不因贫穷而弃义,不为过失而轻易责人。世称新化人“朋友多”、“好客”绝非庾词。每逢客人来访,主必迎于门外。入室后,要新为泡茶敬烟,谊重者还要留饭,以好酒好菜招待。客去主送,旧时要说“招待不周”现时多说“好走”或“再见”。每逢喜庆,必设宴以迎亲朋。入席时,讲究座位,要请长辈或至亲客人坐“上席”,席间要敬菜敬酒。新化人平时交往亦诚而有礼。路遇朋友、同志,必点头或握手,相互招呼问候。走路要让长辈走前,平时不直呼长辈姓名。朋友家偶有病痛之事,必亲为慰问;逢婚嫁、寿辰亦必登门祝贺。新化人在外亦宽和大度,乐善好施。时至当代,社会发展了,新化人不仅在生活上讲诚讲礼,且融诚、信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诚招海内外朋友,诚待各界客宾,童叟无欺;讲信誉,讲真诚,以诚立足于市场经济之林,名厂、名店、名家、名牌产品应运而生。诚然,长江滚滚,泥沙俱下。以投机欺诈损人营生的市井之徒,在城乡一些地方亦有存在,但毕竟“瑕不掩瑜”。虽云疵瑕,亦属民性之一面,录之以为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4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们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对红色足迹,红色精神的了解……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探访革命圣地,回味红色经典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寻找先烈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5日,“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了山东省邹平市的……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峥嵘岁月豫西忆 英雄精神绽光芒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不忘烈士洒热血,传承基因弘精神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缅怀革命英烈,铭记历史使命

青山埋忠骨,素菊慰英魂。烈士伟绩,百代流芳。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来到邓州市烈士陵园,开展……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华水学子三下乡——实地探访川东北红色文化纪念馆
2021年7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走进革命旧址,忆革命峥嵘岁月”暑期实践队成员来到中国红色第一街——石桥列宁街与张爱萍将军故居。“列宁主义街”位于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古镇。1933年9…
三下乡 拜访王昌连同志
2021年8月23日,是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主题为“忆百年荣光谱青春华章”的三下乡暑期活动实践团的第三天。我们跟随队员的视角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今天我们专程去采访了王昌连同志。王昌连,…
石磨肠粉,米面情深
中国青年网8月24日电(通讯员张湘怡)8月2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面”延不绝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友前往广东,探寻一种采用传统石磨制作米浆,制做而成的肠粉。团队队员采访师傅得知,石磨肠粉…
寻访红色圣地,永传革命基因
为了了解渭华起义的历程精神,2021年7月2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走进革命旧址,忆革命峥嵘岁月”社会实践队前往渭南市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首先来到革命英雄刘志丹雕塑下,看着…
7月26日社会实践
2019级学生团队到焦作市博爱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聚‘焦’灾害预警,永葆红色初心”实践团7月26日,资环学院“聚‘焦’灾害预警,永葆红色初心”实践团队到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
体验红色文化,感受英雄力量
为了解和学习杨虎城将军爱国思想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走进革命旧址,忆革命峥嵘岁月”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杨虎城将军的蒲城故居。实践队成员来到杨虎城将军的生平展室,馆内…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万民,水惠万民
在这次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所调研的乡村是湖北省宜昌市沙地村,它是一所古朴的村庄并带有现代化发展的脚印。在了解了沙地村脱贫致富成果后,用水建设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之所以选择深入了解用水建设…
7月17日社会实践
2019级学生团队赴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参与抗洪一线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聚‘焦’灾害预警,永葆红色初心”实践团灾害无情人有情,人民团结见真情。7月11日,受暴雨影响,丹河博爱段遭受自1957年以来最大规…
寻访党员,勿忘初心
正直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之际,8月20号这一天,作为“走进革命旧址,忆革命峥嵘岁月”暑假实践队队员的我来到了我的大舅家,他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从我上小学时我就每天跟着我大舅,我一…
三下乡对于王昌连同志的一些采访 ————湖南工学院
三下乡对于王昌连同志的一些采访————湖南工学院2021年8月23日,是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主题为“忆百年荣光谱青春华章”的三下乡暑期活动实践团的第三天。我们跟随队员的视角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