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扁担精神肩上扛,红旗飘出中国梦”为主题的郑州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队于7月11日来到河南省安阳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庙荒村,因穷的只剩一座荒庙而闻名。2015年,庙荒村交通不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为了谋发展,陈军书记在调研后作出了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但是顾虑重重的村民并没有积极响应。在困境中,老党员刘明生成了第一个破局者,创办了庙荒村第一家特色农家乐——红家乐。因此,为更好地了解庙荒村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本实践队在庙荒村的实践活动主要定为采访刘明生。
傍着红旗渠缓缓的流水,邻近庙荒村千年的皂荚树,红家乐氤氲出质朴的氛围,仿佛时光已在这里停滞百年。实践队员在红家乐的门口迎来了挑水而归的刘明生,他带着一个时代走来。从参与修建红旗渠、投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至响应号召创办庙荒村的第一家农家乐,刘明生一直与庙荒村的发展同频共振。
现年73岁的他精神矍铄,谈起创办红家乐的心路历程,他侃侃而谈。刘明生说:陈书记提出发展旅游的思路时,有人质疑,谁会到这穷山村旅游;打造农家乐时,观望的老百姓问赔钱咋办,没人愿意带头干。可陈书记说行,我也考察过,考虑到有相似自然条件的村子办农家乐取得了成功,我想在庙荒村办农家乐也一定行。”于是,他拿出28万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并于2018年“五一”开门营业,当年他就赚了5万元钱。次年,儿媳、儿子也回来经营农家乐,生意越干越好。
刘明生的成功使村民看到了希望,转变了态度。曾经在环境美化中将一亩薄田、两间瓦房、鸡圈猪舍视作自己全部家当而不允许别人损坏的群众主动将自家房屋翻新,跟着搞起了农家乐。刘明生秉承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理念,与这些后起之秀互相帮助,在经营理念上互相磋商。在游客多的情况下还会相互介绍,共同挣钱。
至今,庙荒村的农家乐、民宿已经发展到30余家。庙荒村至此终于有了致富产业。
从旅游业的曲折发展中,实践队员窥见了庙荒村发展的艰难与阵痛;而像刘明生这样的许多老党员和群众身先士卒,助力庙荒村的新生。在采访过程中,刘明生一直提到推动庙荒村发展的关键人物——陈军和郁林英。他们是号召者,是庙荒村发展的掌舵者;而刘明生是响应者和追随者。
刘明生说他曾问过陈军书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庙荒村还有希望吗?陈军书记说有。”说到做到,自第一次来到庙荒村陈书记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用了70天时间走遍了庙荒村的每一寸土地,撰写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助力庙荒村的发展。而深究像郁林英、陈军、刘明生这些村干部和村民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原因,不能不提红旗渠精神对其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60年前,林州人历时十年,绝壁凿石,挖渠千里,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刻”在太行山巅;60年后,作为唯一一个红旗渠穿村而过的村落,庙荒人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扬红旗渠精神,打赢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据刘明生介绍,2015年庙荒村是一个300余人的自然村,仅剩70余个留守人员;村集体一穷二白,唯一资产是36年前建造的两层办公楼;部分群众生活困难,22户42人沦为贫困户,庙荒村是全镇仅有的贫困村。而今,庙荒村已经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村脱贫走上了小康路,村里成立了专门旅游公司和电商公司,初步搭建起了由十多个农家小院、二十多个特色院和两个精品民宿形成的2A级旅游景区。
红旗渠纪念馆上有这样一幅画,画上一个年幼的孩童用稚嫩的肩头挑着两只水桶,这是全家人赖以生存的救命水。实践队员第一次见到刘明生时,他也是挑着这样的两只水桶从我们身旁走过。不过而今,挑水只不过是这位闲不住的老人所发挥的余热,这桶水对村民的重要性已经完全不同了。庙荒村,也已经完全不同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0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