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它雕刻成精美的画卷,镌刻在一方世界里。带着岁月幽香的木刻画披着艺术的轻纱从唐朝飘来落在高州这片土地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对高州人们来说,它是一个古老的名字,亲切又神圣,雕刻着生活,承载着历史。
01历史溯源
高州木刻画犹如一卷卷沉重的历史影带,刻录和承载着高州一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历史价值。高州木刻画源于唐代,属于凸版木刻版画,先是由民间艺人雕木像、雕木牌改为雕木刻年画、神牌、门神、利是、符咒等母版进行印刷演变和发展而来,这些印刷品演变发展为今天的高州木刻画。据清朝光绪年《茂名县志》记载“观音阁中有一观音像,二侍者像俱铜铸,相传为高力士(高州人,唐朝名宦)置,后失去右旁侍者像,再后以木刻像补之。”据说这里所记载的“木刻像”即是木刻画最初的形式。
02优秀作品
高州木刻画讲究的是纯手工制作,以刀代笔,而且制作工艺上也如书画讲究笔法画法一样讲究刀法的,就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其创作过程是一刀一痕,刀法准确,刻木细腻,不容有失。高州木刻画根据雕刻的方式不同,可以分单色木刻画与套色木刻画。单色木刻画颜色简单,风格简朴,主题突出;套色木刻画就较为复杂,有多少种颜色就要有多少个版,所制作出来的作品色彩丰富,表现力强。
图为木刻画优秀作品。谢素蓉 摄
图为木刻画优秀作品。潘州画院提供图
图为木刻画优秀作品。谢素蓉 摄
03木刻画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高州木刻画由当初作为简单的民俗文化生活消费品,提升为高雅的民间艺术品,如今更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2年,高州木刻画被正式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漫长的发展和积累中,高州木刻画吸取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绘画艺术的精华,形成了高州特有的艺术风格。它制作工具独特、工艺精湛、过程复杂。原本选取材质致密幼嫩的枝松木做雕刻材料,现松木已很稀少,大多用五合板代替。高州的艺人们经绘画、雕刻以及印刷等严谨的工序创造出一幅幅美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将高州的民俗与文化代代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艳丽的光彩。
木刻画创作的题材也是根据现不同时期的需要进行创作,不同时期的木刻画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明清时期,高州木刻画以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为主,绘成年画、门神、灶神、利是等,满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抗战时期,大批抗战题材的作品出现,宣传抗战精神,其中莫仑的作品《老妇》1944年被刊登在《高州民国日报》,是当时颇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吴思志为代表的高州木刻画传承人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如《军魂》、《岭南神母》、《天王送子神仙卷》等,进一步推动了高州木刻画的发展。七十年代前后是高州木刻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从事木刻画制作的艺人达300多人,创作了2000多件作品,曾有200多件在省、全国参加展览,更有15件分别到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展出,名扬海内外。21世纪后的木刻画会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并结合高州本地的农业特产、名胜古迹来制定的,就如荔枝丰收图就是响应振兴乡村的号召再结合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特产创作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龙眼丰收图、香蕉丰收图都是这一个系列里面的,这样可以在高州木刻画推广出去的同时也把高州本地农业资源也宣传出去。
图为高州市团委代表陈厦、木刻画传承人吴汶哲、千禧小小队成员合影留念。李德倩 摄
社会踏着飞快的脚步在前进,而高州木刻画,仍然在轻舞的脚步中,缓缓前行,携带着时代的气息,镌刻着这片土地的记忆,记载着生命的激情与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