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2日,重庆大学遇“建”罗家坨实践团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按计划前往重庆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村落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立足于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规划和实施情况,以及当地苗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发挥成员们的专业优势,在谨遵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深入当地进行文化探访。通过入户走访当地居民、实地调研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参与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前往游客中心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等多种活动形式,为当地发展贡献专业建议,希望能供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和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团队由建筑学部牵头组织,由来自建筑城规学院2018级的6名本科生同学组成。
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团队在实践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资料搜寻、方案讨论以及计划安排。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冉铖李同学对罗家坨的背景文化资料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整理汇报,让大家对基地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了解:罗家坨苗寨位于彭水自治县鞍子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6公里,面积578亩,平均海拔700公尺,因寨内60户全部姓罗而得名,是重庆市目前
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家族式村寨。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乡村旅游和传统种养殖业。2009年,罗家坨苗寨被国家民委、财政部纳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2015年,罗家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并在成员会面后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了村落建设的改造方案设想讨论,对前往当地实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团队来到了罗家坨苗寨
8月1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重庆彭水鞍子镇的罗家坨苗寨村落内,首先对当前村落内的建筑保护情况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调查发现,当地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特色:基本全部为青瓦木质房四合院吊脚楼,采用歇山顶的干栏式建筑,至今保存和修缮的整体情况较好。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们也入户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发现当地多数房屋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村民自建,村里至今留下生活的也多数为中老年人,依靠自给自足的农作物耕种生活。而对于鞍子镇政府围绕苗俗文化对罗家坨苗寨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的规划,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目前发展迟缓甚至于搁置状态。很多旅游景点区设施缺乏、杂草丛生,占用了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村内来往的游客十分稀少,且都不做过多时间的停留。发现大致原因如下:
1.村落内部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村道路网狭窄不完善,设施缺乏,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相对较弱,目前缺乏从市区直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且从市区到村落需要两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车程。
2.村落内部地形高差较大,可利用的地块较少且分散。
3.村落中的现状景观环境缺乏吸引人的亮点。
团队成员进行前期的网络会议及会面讨论
之后,团队成员抱着敬畏的心参观了村落里的重要建筑,罗氏宗祠。里面通过石刻详细记录了罗氏宗族的起源以及罗家坨的特色苗寨文化,鞍子苗歌——这是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一带的苗族民歌,其内容丰富,类别众多,形式多样,唱腔优美。并且鞍子苗歌于2007年5月被申报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14年11月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是罗家坨苗寨重要的传统村落文化,也是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宗祠中还通过照片对村落里举行的苗族赛歌会等苗歌活动进行了记录,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可以看出,苗歌活动是罗家坨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邻里的独特交流方式。在村落的中心位置还有一片开阔的荷花池,环状围绕一侧的舞台,荷花池上方架起道道廊桥歌台,这里正是村落举行重大歌会表演的地点,是整个苗寨最核心的活动区域。
团队成员对村民进行采访
宗祠中对于鞍子苗歌的记录
团队成员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也有幸欣赏到了罗家坨独居特色的饮食文化——石磨豆花、渣海椒、神仙豆腐、玉米粑等,见证了制作糯糍粑的整个过程,以及许多至今仍保存下来的手工技艺和传统工具。林煜淄同学感慨道:“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性饮食文化,让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得以保存和流传,是乡村振兴中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部分。”
团队欣赏当地饮食文化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村委所在的游客中心进行参观采访,受到了村长以及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与他们进行了热切交谈,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村委对罗家坨的文化传承发展十分重视,每年都会定期举行歌会活动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希望能够把罗家坨打造为以苗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生态区,一方面尽量保留原生态的村貌环境,另一方面将村落古朴个性的生动文化进行传扬,实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团队对村委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通过此次实践团对罗家坨的实地走访,同学们对罗家坨的村貌文化以及发展现状有了深切的认知,并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加殷切的希望,只有从根本处发现村落独居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以此为据进行发展,从实处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才能真正让这些传统村落人民创造力、生命力的物质见证变为拥有生机并不断发展的“活的文化”,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遇“建”罗家坨实践团
记者:高银轩
拍摄:冉铖李
2021年8月1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4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