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潮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
——社会实践新闻稿
2021年7月15日,徐州工程学院“让历史文化潮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暑期寻忆红色“社会实践团队分四个小队来到了江苏省的四个历史红色文化地点,即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宿迁市程道口战役纪念馆、江阴市江阴渡江纪念馆以及周恩来故居纪念馆开展了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为了深入大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大众的意义和价值,小队设计并分别总结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调查问卷》、《程道口战役纪念馆调查问卷》、《江阴渡江纪念馆调查问卷》以及《周恩来纪念馆调查问卷》四份调查问卷。团队以此为基础进行红色地址的参观与寻访,为随后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深刻印象打下了基础。随后开展了对应地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报道一:雨花台烈士陵园(作者:陈瑞 图片拍摄:陈瑞 陈青)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巍峨壮观,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纪念碑前的烈士铜像眼神坚毅,神态严肃,即使双手被铁链所束,但依旧昂首挺胸。纪念碑下红花与绿草组成“忠诚”二字,和平鸽于广场飞过。广场前的倒影池清澈见底,纪念桥上的两旁铺满雨花石。实践小队深入了解雨花台烈士陵园后,感受到了烈士的刚强不屈,如此革命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要学习与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图为南京疫情前实地拍摄)
在与长辈的交流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父辈那个时代的生活不是太好,每天除了上学还需要干家务,干农活。往上一代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而对于和平,更是相当的来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用血和汗去换取的。他们还认为雨花台烈士陵园是人们的宝藏,时代虽不似以往但它给予了人们红色文化精神,不应该让红色精神随时代而变化,并且鼓励我们青年应当自强,要不断学习,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图片为团队成员寻访过程中所拍摄)
报道二:程道口战役纪念馆(作者:王菲 图片拍摄:高原)
进入程道口战役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程道口战役浮雕墙碑文,记录了战役的过程。广场的正中央就是陈毅将军和彭雪枫指导员,他们专注的目光紧盯前方,宏伟的身姿站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的守护着我们人民。接下来就是烈士陵园,虽然比不上南京的规模,但这里处在乡下,依山傍水,宁静安详,春来雨到,夏至蝉鸣。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小动物们,倒也是一处适合长眠的好地方。
(图为宿迁疫情前实地拍摄)
(图为宿迁疫情前实地拍摄)
(图为宿迁疫情前实地拍摄)
在与长辈的交流中,从长辈坦言道:“战争会给人民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同时,战争也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污染。最后,战争对一个国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灵涂炭。”可以看出,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多么沉重的感受;长辈还讲到:“对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是时代是幸运儿,十分感谢英雄们的奉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对于红色历史文化的发展也给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让更多的青年人,老人,孩子能够了解到烈士墓园的发展,同时发现其在时代中的不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同时,采访中也对我们当代青年给予了崇高的厚望,望我们当代青年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为中华民族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图片为团队成员寻访过程中所拍摄)
报道三:渡江战役纪念馆(作者:陈青 图片拍摄:滕柏泰、吴晓飞)
渡江战役纪念馆,这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群,庄重古朴,气势雄伟而肃穆。走进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花和绿树簇拥着的一块巨石,上面篆刻着江阴籍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江阴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前行数米,是绿色小刺柏组成的“浩气长存”4个字,把人带进瞻仰烈士前特有的凝重肃穆的氛围之中。西侧是1100平方米的渡江战役纪念馆,1999年4月开馆展出,通过声、光、电现代布馆手段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面。展馆紧扣渡江这个主题,以准备渡江,迎接曙光,策反要塞、雄师过江、追歼穷寇、古城新生这6个部分的内容,反映了整个波澜壮阔的渡江战斗,突出了江阴渡江战役“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胜利”的特点实践小队深入了解渡江战役纪念馆后,才明白革命烈士的奉献之伟大,身上留着革命的血液,那份无私与不屈的意志应传承。
(图片为疫情前实地拍摄)
(图片为疫情前实地拍摄)
小队成员访问一位老奶奶,询问其年龄,奶奶说道:“80岁了”,是啊,奶奶都80岁了。那时候的艰苦,不是现在所能切身感受到的,老人织布给孩子穿,家里无田无地,靠租地种粮食而生,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到了三亩半地,而田地也只是用于简单的粮食种作。没有现在的细食。奶奶现在依旧那样的健朗,那样的乐观,应学之,不断勉励。时代给予青年最好的物质条件,国家在昌盛,民族在复兴,青年当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
(图片为团队成员寻访过程中所拍摄)
报道四:周恩来纪念馆(作者:王苏渝 图片拍摄:施马千)
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无私奉献,一生为中国人民着想,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着中华民族。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即可直达周恩来故居,更加深入的了解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图为实践小队在周恩来故居实地拍摄)
(图为实践小队在周恩来故居实地拍摄)
(图为实践小队在周恩来故居实地拍摄)
在景区工作的一个老爷爷在接受小队采访时这样说到:“我觉得周恩来同志是最伟大的人。虽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周恩来已经几乎算是完美的人了。少年时的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为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同志年少时就是谦谦君子之姿,但是他很少剃自己的胡子。他说‘革命尚未成功,我哪里有时间剃胡子。’”通过老爷爷的言语可以看出,周恩来同志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的伟大,让群众只听名字便瞬间肃然起敬。周恩来同志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新时代青年的榜样。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发现,四份调查问卷的共性问题表明了解相关红色历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在人们对于红色文化只停留在书本上,大部分是片面的,没有更深一层地去了解红色文化,同时大众却缺少积极性去往当地,而红色文化的魅力需要传播的多样性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小队通过网络了解,网络推文的方式进行推广。推文内容包括调查问卷的内容以及调查问卷的归纳分析。这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今红色景点的现状,红色文化精神在大众眼里的了解程度。推文还包括寻访调查的内容及视频,巧妙利用短视频这一渠道,将小队所设计的问卷及分析、红色寻访记录剪辑成视频,于短视频APP上进行推广,例如:抖音,快手,火山等等,可以更直观的使大众去感受红色精神,了解历史故事。
随后,小队利用短视频这一渠道,将制作好的视频发布于抖音APP,在抖音上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展示红色景点,利用寻访的方式将旧往的生活情景再现,小队成员采访和平的意义,红色景点对于人们的价值等等。让网络上的其他人能够更加了解红色文化,对其产生兴趣。
(图为团队成员于活动中所拍摄)
随着时代地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红色文化在人们心中应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传播红色的方式应融入时代特色,时代的新模式去吸引人们去关注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精神。而不是将其忽略。只有将优秀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历史文化潮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人们才能不断地从历史及红色文化中汲取正能量,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小队在本次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不断地辩证思考问题。实践小队设计问卷,总结归纳,带有目的性的去学习了解红色地点,寻访前辈,将红色文化精神通过短视频APP的方式进行传播,探索短视频平台对于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方式,充分意识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了解对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为其传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