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榉烨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英山县石头砠镇营坊村支教期间开展了一次有关英山缠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志愿者面对面向学生们宣传非遗文化,让他们亲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活动的缠花手工课是由我来主持的,也是由我来向学生进行教学和展示。因为我接触手工缠花已经一年了,经过了解也知道是英山缠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全名为英山缠花,源于明代,盛于清代,其特点为“小”、“巧”、“精”、“活”。英山缠花是多种美术的结晶,它汲取多种美术的精华,融汇了绘画、剪纸、景泰蓝、剌绣、编织、雕塑等工艺的特点,独创出一种高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它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运用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也应用了剪纸的方法,还有刺绣的用线技巧,同编织一样是采取纯手工的绕、结相结合的制作方法,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人们称它是“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同学们在我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英山缠花,对缠花的好奇心更加重,一个个都想动手学习缠花的技巧,我很高兴大家对缠花积极的态度。我向介绍缠花历史、讲解制作过程并示范如何制作,许多有耐心的同学也静下心来动手制作。
其实英山缠花虽然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源于宋代,兴起于明清,盛于民国,曾是民间习俗庆典中的主角,在“婚、生、嫁、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的作品分别蕴含了不同的吉祥寓意。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活习俗的改变以及民族的迁移,缠花传承人年岁已高,缠花技艺濒临消失,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前几年,缠花手工艺品也越来少人了解,甚至无人问津。不过,近些年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缠花作为汉服发饰,渐渐被人们熟知和了解。开展此次手工活动跟学生宣传缠花,我也是想把英山缠花这个现状更多人了解,让祖国的青少年了解到还有很多像英山缠花一样技艺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
活动采取的现场教学DIY形式,切实把缠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外活动,在增进山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已经会缠基础的叶片,欣喜向我展示他们的成品,他们也表示非常喜欢英山缠花,并更加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与我们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和用意相吻合。
“缠一朵花开,寄万物之情。”无数民间手工艺者将手艺技法揉于时间,创造了神韵合一的艺术佳作。遗憾的是,在快节奏的当下,机械化大生产正逐渐取代手工制作,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不被重视,所以无法传承。因此让我们珍惜那些留有情感和岁月余温的物品,重视非遗文化,让缠花这个绽放在之间的手工艺术重焕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7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