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时代精神,8月4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赴河南省红色足迹党史学习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于线上对南阳市邓州市红色人物进行探索并了解其革命事迹。
走近红色人物 寻访先锋模范
因疫情影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赴河南省红色足迹党史学习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4日在线上开展了红色人物及事迹学习活动。实践团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先锋模范,通过百度词条,科普视频等等途径,探索先锋模范的红色事迹。
团队成员了解到一位1918年7月出生于邓州市桑庄乡韩营村的著名教育家韩作黎,他1934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935年考入县立初级中学,韩作黎特别下功夫,使各门功课都获得优良的成绩。1938年冬,他结识了一位高中生,在其帮助下,他读到了《解放》杂志和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书刊。193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后来他考入了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地下党在学校的支部书记。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他用“黑黎”的笔名给报刊投稿,1941年他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小胖子》,描写一农村少女的觉醒,发表在姚雪垠主编的《中原文化》上, 在师范二年级时,做党的地下工作,请假逾期未归被学校开除。经党组织安排,到山区当了小学教员。皖南事变后。党组织调他去延安。
通过对他的文献进行整理实践成员发现他写的《我是怎样反省自己的》一文,刊登在当时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编者指出韩作黎的学习精神是青年党员学习的榜样。1945年初春,党中央组织部又派他到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工作,从此他就为党的教育工作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那里他先做教员,后当教导主任。他始终遵循着八个字:“耐心说服,启发教导”。
接着团队成员通过观看一些采访了解到曾经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李久铭,在家乡当过儿童团员,入校后淘气得出奇,老师和同学都要求领导准许他辞去教导主任,去担任李久铭那个班的班主任,他细致了解了李久铭的经历,发现其优点、长处,耐心启发教育,终于使其转变,成为一个好学生,后来出国留学,成为研究稀有金属的专家。
实践成员结合历史背景以更深刻地理解形势,1946年深冬,战局紧张,我军撒离延安,学校也随之撤退。敌人闻迅尾随追来,两面包抄,情况万分紧急,五百多名学生,六十名教员和工作人员,只有几支步枪、手枪、几十颗手榴弹和十几头牲口,这些孩子,大的有十三、四岁,小的只有七、八岁,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证这些革命后代的安全。
这支队伍在行进中,由于山道狭窄,一只牲口受了惊,疯狂跑起来,随时都可能滚下去,把四个孩子摔进山沟里。韩作黎跃到路边,用肩膀死命顶着“架窝子”跟着牲口飞跑。突然牲口扬起前蹄,向前跨越,把韩作黎撞了个趔趄,牲口带着“架窝子”卷着四个孩子滚下山坡,他毫不犹豫也跟着滚下坡去,脸撞破了,他顾不得擦血迹就去抢救孩子。
幸运的是孩子们被反扣在“架子窝”里安然无恙。就这样,他们历时八个月,行程二千余里,尝尽千辛万苦。在党中央派来骑兵保护下,渡过黄河,到达安全地带,孩子们无一人受伤。从韩作黎的事迹中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教育者所具有的无私奉献,悉心感化育人的精神。
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保护革命后代,韩作黎先生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者身上的无私奉献深深感染了实践成员,近一步搜索了解了一些邓州市的伟大教育者,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这就是伟大的先锋模范。
开展语音会议 交流心得体会
傍晚时分,党史学习实践团负责人组织大家线上分享本次学习的思考感悟,实践成员一致认为该活动让实践团队成员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加深了队员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悟到先辈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加深了对新中国成立过程艰苦奋斗历程的了解,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也坚定了队员们努力学习,建功中原的决心。
会议最后团队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历史因被铭记而永恒,精神因被传承而发扬,对于大学生来说,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催化剂,重温伟大历史,让正能量在心中永存。大学生的初心是传承,大学生的使命是奋斗,初心和使命只有在沿着老一辈的脚步上行进,才能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传承红色基因,人人在路上,人人在行动。
图为韩作黎先生与雷锋像合影。图片来自百度
图为韩作黎先生。图片来自百度
图为小组成员线上开展语音通话截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