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貌焕新,扶贫要抚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作为一名从贫困中走过来的大学生,我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到了所有人对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用“心”在为乡村谋发展。 而想要真正做到全民小康是十分艰难的,我国今年也实现了全民脱困,其中扶贫是这次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扶贫攻坚中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经常有很多的考核督查。这就使扶贫干部们忙于应付各样督导检查中,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为入户而入户,“纸上谈兵”, 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淡化了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我认为,只有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 ,才能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经过全党和全社会勠力同心、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拼搏,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不同于简单的对弱者的扶助和公益慈善活动,中国式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生动体现。扶贫过程中体现出的包容性理念,是对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扶贫,以“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包容性理念为指引,以如何使全体人民平等地分享社会进步、财富增长带来的福利,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眼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减贫之路。以“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核心内容的“两不愁三保障”兜底政策的实施,彻底解决了威胁贫困人口生命的温饱问题,异地搬迁扶贫更是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有所居”的朴素梦想。在解决了最基本的人的生存权基础上,中国式扶贫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权的实现,体现了以人类发展为目的的价值追求。
就这次实践活动所在的文仙洞村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只是一味的给与村民经济上的帮扶,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村民惰性增加,依靠国家经济补贴勉強度日,使得这个人民失去干劲儿,社会失去活力儿,国家失去强劲儿。文旅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打出生态宜居家园的招牌,文仙洞村在教人打渔这方面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转变乡村工作重心的为乡村振兴时应该找出最普遍、最客观的规律,为乡村振兴实施筑牢基层。基层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古往今来,但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繁荣富强,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个行业的人才,科技、工匠、艺术家等在乡村振兴都有不同的作用,有重要作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乡村振兴人才与农民练就过硬本领,必定能够与亿万农民群众一道,共同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出更加灿烂的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