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新时代下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借鉴成功博物馆的好方法。2021年8月22日,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流年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贝壳博物馆进行参访调研。实践队在实地参访和中充分了解了博物馆主题,深度挖掘了藏品下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
8月22日,实践队各成员一同从中国石油大学出发前往青岛贝壳博物馆。
青岛贝壳博物馆是以贝壳为主题,集贝壳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私人贝壳博物馆。展藏来自四大洋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五个纲、262科、4260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130余种贝类化石,馆藏数量及硬件设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这里既有号称“海贝之王”直径一米的大砗磲,也有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沙贝,还有来自4.5亿年前奥陶纪的鹦鹉螺化石。青岛贝壳博物馆是国内第二大贝类博物馆,博物馆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充分展示藏品的同时,让大众通过参观博物馆认识自然,进一步了解海洋贝类,一方面唤醒和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为儿童的科学普及和贝类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基础。
(图为实践队出发去青岛贝壳博物馆途中。通讯员 张媛媛 摄)
检票入馆后,实践队的最大感受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讲解员介绍,博物馆大体分为贝壳化石展示区、贝壳工艺品展示区以及贝壳文化区三个部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对这三个部分依次进行参观。
进入化石展示区,迎面而来的是琳琅满目的贝壳化石,世界上五大类品种齐全的贝类壳在光彩夺目。
实践队跟随着讲解员追踪溯源,聆听了贝壳的起源发展到繁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进化史,了解了贝壳每个特征后面的神秘意义。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游客一起听讲解员讲解。通讯员 郝润东 摄)
蛤蚌等有壳动物的外壳。其中有的具有珍珠般的虹彩光泽,因而被用于珠宝业,制作项链、服装珠宝,甚至安装在首饰上,更多用于制作贝雕、拼贴画、镶嵌刀柄等。
进入贝壳工艺品展区,实践队近距离观察了工艺品,它们融合了人类千百年来不断变化的审美,展现在所有人面前,透过它们能看到时代的兴衰变迁和技术的更新进步。
(图为贝壳工艺品。通讯员 郭书辰 摄)
最后来到了贝壳文化区,贝字族谱展示的不仅仅是千年来“贝”字的演变,更是表达了不同时代人类对贝的思考和理解。
在参访调研后,实践队队员找到工作人员,询问了博物馆宣传与活动方面的细节,交流了当下博物馆怎么从枯燥乏味到妙趣横生,怎么样让知识与故事联系起来。贝壳博物馆不止于科普,它传达出来的意义用这句诗表达最为恰当:“它,身上缀满了斑驳/挂满一条条的纹线/黯淡,奇异/却又是那么的普通,令人遗忘/但时光曾见证它的成长/而它也一直铭记时光的记载”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通讯员 迟健 摄)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实践队讨论得出以下几点:一个好的讲解员非常重要,他承担的不仅仅是将枯燥变为有趣,更是把博物馆想表达的原原本本传递到游客面前。
贝壳博物馆最大的优点是讲解,同时这也是最大的缺点。有讲解,整个过程非常充实,没有讲解,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如何弥补讲解员不在时,游客不能好的参观这个问题,是博物馆需要思考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3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