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月24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计算机学院“觉醒青年寻初心”实践团带队老师于金巧和部分队员一行人参观了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部旧址位于黄浦区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1920年初,陈独秀自京抵沪,在此寓居,《新青年》部也随迁于此。“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为民族觉醒与日后的五四运动奠定了精神基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那样特殊的时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一件件展品展示出民国之时,正是那些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有理想的青年和先进知识分子,缔造出这光辉。在这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完成了精英集聚、理论宣传、阶级动员、人才培养、筹建中国共产党、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工作,《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酝酿、筹备到组织诞生前的过程,是历史无声的档案。
实践团成员王凯德同学说,在这个编辑部中昼夜不停伏案工作的时代先驱们,他们敢于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实践团成员乃至吾辈少年最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断回顾历史,学习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贡献我们青年人自己的力量。
肉体已逝,脊梁仍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觉醒青年寻初心”实践团同学们再一次真切触碰到了革命先烈以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新道路的艰辛。他们将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新青年》编辑部精神,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4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