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文旅再道”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峄山镇与北宿镇展开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调研。较于其他地市来说,以上两地以自然资源或科技资源为优势,所以,本次调研旨在调查自然资源扶贫模式与人文资源扶贫模式,从而初步了解济宁市的文旅扶贫的模式与发展进程,立足现实,为进一步推动文旅扶贫的研究提供参考。
社会实践队伍前往的第一个地点是济宁市北宿镇。该镇临城靠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富藏动力煤和高岭土,工业基础雄厚。依此优势,北宿镇建有济宁市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山东省农业高科技特色园;并合理利用采煤塌陷地,对其综合治理,形成方圆6000余亩的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样板区。在年轻的高新技术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社会实践队伍参观了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参访,本队伍了解到,虽然园区内鲜有花费体验项目,但科普性较强趣味性较弱,在读工科理科大学生是参观高新技术园区的主力军,目前看来,技术园区很难吸引小朋友。且由于北宿镇离市区较远,缺少比较优势,在招揽游客、吸引新型人才、招商引资等项目上仍略显吃力。该园区计划将以前的大型废弃工业设备改造为科学技术博物馆,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以及投资。此外,队伍成员通过联系北宿镇政府、访问北宿居民、参观采煤塌陷地,了解到北宿镇通过在塌陷水域中培养藻类和菌类共生体来改善采煤塌陷地内部及周边环境,鼓励当地居民在塌陷区养鱼养蟹养蚌,依托塌陷地治理后形成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农林渔文旅”生态产业,不仅使村民找到致富新出路,也使该地自然环境改善。队伍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以采煤塌陷地为目的地的游客主要以老年团、退休人群及有足够闲暇时间的上班族为主。通过采访游客,队伍了解到,远离闹市、安静的环境、舒适的钓鱼空间是他们来这里游玩的主要原因。
与通过治理修复而成、处处彰显科技感的北宿镇不同,峄山镇主打峄山风景区及邾国故城遗址等自然、历史遗迹,立足“古风浸润,宜商宜游,邾国古镇”发展定位。峄山镇地处邹东山区丘陵与邹西平原交界处,地形变化较大,其中,峄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为该地文旅扶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通过查阅政府公开信息,社会实践队伍了解到帮助峄山镇脱贫的单位是文旅局下的邹城市图书馆,恰巧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该天下午计划去峄山镇开展扶贫工作,社会实践队伍便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峄山镇。图书馆人员讲到,为进一步促进峄山镇文旅产业发展,图书馆也曾进行过相关活动,如聘请掌握邾国古法柴烧陶艺的老人来图书馆教小朋友陶艺制作方法、举办峄山摄影展、协助峄山镇政府举行2021年的桃花节等。抵达峄山镇后,通过采访镇居民、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队伍了解到峄山风景区是该镇的主要收入来源,门票收入、索道缆车收入及贩卖古法柴烧陶艺收入又是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受疫情影响以及人们旅游倾向的改变,近一两年来峄山旅游的游客有所减少。曾投入巨资建设的露营地抑或游乐城,仿佛走到了山的后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早已深深地在峄山镇人民心中扎根。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初步探索了济宁市两种资源利用模式,一是利用自然资源,在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原貌的基础上,发展文旅事业;二是利用科技资源,依托科学技术,修复当地自然环境,在旧工业基础上发展新兴项目。两种模式各有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需注意:北宿镇的高新技术园区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未免会“高大上”,应加强趣味性、提高吸引力;而峄山镇可以利用邾国古迹,打造古风古韵风景区,切不可亦步亦趋千篇一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