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重构乡村文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为了深入探究传统手工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响应党的号召,贡献青年力量,“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8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同心燃梦”国情观察实践队潍坊分队队员到达了潍坊杨家埠地区开展为期两日的调研活动。杨家埠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年画与风筝双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该地经济稳中向上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敲砖石。
匠心制作引感叹,风筝产业助小康
8月3日,调研团首先来到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管理人员贺建华带领下,实地参观并感受具有浓厚乡土气息风格的杨家埠风筝展览,风筝花样繁多,有花、鸟、虫、鱼等样式,令人目不暇接。“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透过这些风筝,调研团仿佛看到了碧空万里、草木荫发下孩童们放风筝快乐的神情。风筝的做工十分讲究,调研团在参观手工艺人们扎制风筝的过程中,根据艺人们所言,杨家埠风筝用料精细,选用江西、四川一带的楠竹,因为韧性好,并且采用同步加工的工艺流程,最大程度保证风筝在蓝天中的最佳飞行,其匠心制作让调研团成员连连赞叹。
“风筝传友谊,银线连四海”,正是因为杨家埠风筝质量优、款式美,因此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有的消费者甚至会专门来到杨家埠买正宗的风筝,因为“质量更好,可以来年接着玩”,这也是杨家埠风筝面对机器生产的最大底气。
随后,调研队伍来到风筝售卖零售店,依据店主所言,手工扎制的风筝由于工序复杂,价格也会比机器制作的高,在向成员们介绍了某些风筝价格后,还特意让调研成员对比了机器制作的风筝,差距显而易见,手工制成的风筝明显木质更好、品貌俱佳。调研成员不禁感叹手工风筝的精细制作,在机器盛行的时代显得十分珍贵。问及销售状况,店主说“在销售旺季,网店与实体店会联合出击,订单也很多,一天能从早忙到晚”,说着还露出了欣悦的表情,可以看出风筝产业在他们生活水平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扬手工文化,推进乡村发展
8月4日上午九时许,调研团首先来到年画作坊,并在管理人员盛情邀请下,参与了年画制作,在制作中,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制作的不易,尤其在刷子晕染过程中,需要又快又准,防止墨干,并且需要让每个角落都均匀涂好,这一步骤让成员们感叹制作需要高超手艺。调研团也与手工艺人们进行交谈,不仅了解到年画的相关故事,还知晓了简单的制作工艺技术,“至精至好且不奢”便是对年画这一传统工艺的最好描述。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伴随着成员们深入调研该地经济发展情况,下午,调研团队又前往了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与村委会杨主任展开深入访谈。在与杨主任采访过程中,针对手工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他表示近几年来消费者越发重视手工制作,调研队员也表示赞同,提出让更多消费者参与制作过程的想法,增强他们体验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量。谈及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主任真诚的说,近几年来,针对手工文化和乡村发展,国家政策也有很多的颁布实施,这给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无论是年画或者风筝,手工艺人们与外出打工人员相比,他们赚的钱并不少,而且还能每天与家人团聚,这种由产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让他们很是知足。
与此同时,调研队员也不忘采访在沿途路上遇到的村民,印象深刻的是路上遇到的一位爷爷,虽然谈及“乡村振兴”表示不理解,但他却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是收入的提高,更是日子过得更红火,听党话,跟党走,这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语言却也道出了发展的真谛与意义。在路上,队员们也看到了文化广场等建设,更加感叹于实施乡村振兴不仅是帮助经济发展的更好,更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面富裕。
感悟乡村振兴,总结发展经验
经过为期两日的实践调研,调研团队对杨家埠手工文化与经济发展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加对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有了更深的感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针,只有与各村的实际相结合,才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生活富裕”,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需要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有所体现。这一部分杨家埠地区做了一个极好的样板,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杨家埠也能继续传承地方文化,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为传统手工艺继续开拓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6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