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秦曼科】每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都是一部“活历史”,是当代年轻人了解那段激情燃烧岁月最生动的教科书。近日,新闻学院师生组织开展了以“寻访最可爱的人”为主题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访谈活动。在指导老师张蓓、李博伟的带领下,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学生团队深入多个部队干休所,聆听老同志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老一辈深厚的爱国情怀。
曾经有两个选择摆在王彦生面前,一是上大学,他的文化水平较高,教导员推荐他到云南大学上学;二是参加抗美援朝作战。92岁的王彦生爷爷说:“当时想法很简单,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国才有家。” 到达驻地后,他很快全身心投入挖阵地、建工事中,为辅助为步兵师战斗做准备,同时他还钻研出土办法在两个月内排雷300多颗,被战友们称为“工兵九团最勇敢的人”,王爷爷补充说:“我讲这件事,不是希望后人学我的蛮干,但可以学我当时敢拼敢闯的精神。”
做记者、办报纸,今年94岁的吴克斌老人以笔为戎,记录抗美援朝战场烽火,吴老参加第二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及防御战,略通朝鲜语和英语的他深入战场,和友好的朝鲜老百姓交流,采访志愿军战士英雄,接触美军战俘……他收集到大量珍贵的资料,撰写出众多流传一时的报道。吴克斌老人还曾随部队到下碣隅里寻找烈士杨根思的遗骸,虽然最终寻找未果,但是吴老说,“我没有找到杨根思同志的遗体,但是我找到了他的‘不相信’。”众多战场英雄也和杨根思和他的“三个不相信精神”一起通过吴老等人的报道传颂出去,打出了中国人钢少气多的英雄气概。
“我父亲是地下党员,我是独子,所以我当兵的时候母亲眼睛都哭肿了……”90岁高龄的陈克平回忆道,14岁时他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参军入伍,成为卫生员奔波在火线后方的 “战场”上,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随军队奔赴朝鲜,历经抗美援朝上甘岭三次反击战,上甘岭物资紧张时在坑道里撕衣服、撕被子地凑物资抢救伤员同样让人惊心动魄。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分配在工兵六团的张午老人也有深刻记忆,他和哥哥兄弟二人共赴朝鲜战场,遭遇美军轰炸与死亡擦肩也不灭斗志,最终印证他父亲赠与二人的短诗——“援朝壮举义气浓,弟赴前方兄想相从。迫使美帝低头日,千里江山一笑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7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