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红色基地,探寻伟大历史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寻党明志队

走进红色基地,探寻伟大历史

我们是一个十三人的小队,准备在学校军训结束之后前往成都周边的红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党史和传承发扬红色精神。

我们的团队主题是“石大青年大学习”党史学习社会实践专题——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围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主题,在专家学者、优秀党员、团干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掘四川红色文化、巴蜀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育人资源,对接校外红色基地,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烈士纪念馆、主题博物馆,瞻仰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场馆等,以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方式,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以共产党人奋斗历史为主线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践报告,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建川博物馆之川军抗战馆

川军抗日,一直是四川人的骄傲。在日本侵略军打来的时候,川内不同党派的军阀们第一次团结起来,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战歌!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川军抗战馆用大量的文物雕塑和文案图像,讲述了悲壮的川军抗战的故事。

川军抗战馆展厅面积2087平方米,馆内分为“30万川军出川抗战”和“300万壮丁奔赴前线”两大部分,分别突出表现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事实。

一、30万川军出川抗战

抗战炮火全面打响后,整编后的川军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出川,前往抗日前线。川军转战南北,参加了大大小小战役28个。广大官兵屡挫敌顽、战功卓著,出现了许多彪炳史册、为国捐躯的英烈。

1937 年9 月1 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了“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川军驻守成都的高级将领刘湘等戎装笔挺,整装待发。四川大学、成都商会等各界代表也到场,他们向即将出征的川军赠送“抗敌先锋”等锦旗。在川军队伍“为民族危亡而战,不负家乡父老”的呼喊声中,川军将士慷慨奔赴抗日战场!

刚被改编的川军,军队装备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北上时更是得凭借单薄的衣服和破烂的草鞋徒步穿越自古“蜀道难”的秦岭,靠着落后的几挺机枪和迫击炮艰苦作战。不少士兵习惯抽烟,便随身带有烟杆,因此川军被蔑称为“双枪部队”、“草鞋兵”。凭着顽强的毅力,川军在积极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周旋抗战。下图是川军死守藤县的雕塑,川军将士们用尽一切办法,有步枪的扛步枪,没步枪的扛大刀,在山东藤县城墙的断壁残垣中与日寇顽强作战。看着眼前的雕塑和背后的图景,我眼前不禁浮现出战场上将士们英勇抗战的场景,头顶是日寇炮弹轰炸的滚滚浓烟,耳畔是弹药爆炸的轰鸣和战士们死守的呐喊,夹杂着不断激起飞扬的灰尘碎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展示着川军不依不挠的军人精神和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这期间,川军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战绩,也因此牺牲了很多将士。其中,王铭章烈士带领着川军41军122师在山东藤县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最后壮烈殉国,守城的川军将士也全部壮烈牺牲。

二、300万壮丁奔赴前线

在四川的老百姓中,“壮丁”一词不仅意味着远离家人家乡的强制要求,更包含着为国捐躯的使命担当。因战事紧张,无数四川子弟主动请缨加入队伍杀敌,出现了许多“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感人场面。在“抗日救国”口号感召下,这些壮丁组成的军队遍布抗战各大战场。据统计,属于川军的集团军有六个,另外还不包括43 军和独立35 旅等部队。而抗战爆发后战事惨烈,四川更是以每年10 万~30 万的人员补充进部队。曾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著有《八年抗日之经过》,书中详列了四川8 年的壮丁总数,25788810,加上特种部队和西康的三万多人,总数达三百万之巨。也就是说,每十五六个四川人就有一个上了前线,抗敌前线每五六个就有一个四川人······”

在馆尾处有一面旗帜,白底的旗帜上是一个大大的“死”字,这是北川县王者成送给儿子入伍的礼物。白布左侧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白布黑字,这是不仅是老父亲对儿子奔赴战场的最后寄托,更凸显出四川百姓对于团结起来与日寇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的胜利是百姓们用生命打出来的,祖国的今天是人民用血肉建起来的!

三、总结

在此次行程即将结束之时,纪念馆尾部竖立着一张抗战结束后《新华日报》的照片,标题为《感谢四川人民》,周围还陈列着一张张逝去的老将士的照片。这是全国人民对于四川民众为抗战做出伟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四川300万在祖国各地流血牺牲的将士的褒奖。

历史不会说话,文物来为它说话。川军抗战馆的每一件藏品,每一段文字,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川军抗战的红色革命气息,都诉说着一个个摄人心魄的故事。此次参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凝聚,为了奔赴战场与敌作战,四川各党各派人士和众多热血男儿都凝聚起来,为了国家的主权和百姓安危牺牲生命,为全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川军为抗战做出的伟大贡献必将永远记于史册,应该被永远被人民流传。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抗战胜利,四川值得铭记!

飞虎奇兵馆:

下面是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飞行员、地勤人员及其他人员的瓷板画像:

这里是美国飞虎队铜鹰标志(一级文物):

美国迪尼斯公司1942年设计的“飞虎队”标志原型:

下面是国家一级文物《飞虎图》,著名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兄)画于纽约,以称颂飞虎队战功。这是复制品,上面有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女士为博物馆主题写的诗句: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与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与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建川博物馆之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

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位于四川成都郊县大邑,是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中的一大重要代表,瓷器本就是古时中国的一大代表创作,将瓷器和红色年代结合起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进馆之前,我们本以为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中应该陈列的大多数是在那个年代留下的瓷器,比如破旧的瓷碗,失去光泽的瓷器,象征红色年代条件的艰苦。

瓷器陈列馆的正门,显得有点古老,可能是时间的流逝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其中的瓷器也应该很古老吧,然而在走进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之后,才发现,我们想错了,走进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光鲜亮丽的瓷器,在看到瓷器的样式之后我们就明白了,馆中的瓷器并不是当时的产物,而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瓷器反应当时年代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部分展现红色年代的生活。

说到重要的人物,那必然得有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毛主席对我国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没有他在红色年代的一些重要战略决策,就可能没有我们如今的安定生活,所以,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中有不少关于毛主席的瓷器。

以上瓷器都是以毛主席为体裁所创作的,其中不仅有展示毛主席形象的瓷器,还有关于红色年代的一些故事以及毛主席亲民的形象,例如图三,毛主席和孩子在一起,体现了毛主席对祖国的未来的重视以及所作的事情都是为人民的服务。

重要人物展示只是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里的一部分,其中还有不少瓷器展现了红色年代的重大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乏在瓷碗上画出具有时代特征画像。如下便是一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瓷盘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中农红军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决策,使得中国红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红军从最初井冈山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根据地越来越多,最终包围了大片城市,使得中国共产党越来越能站得住脚步,星星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中共从国民党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地区政权,使得国家逐步走向统一,满足了人民想要安定生活的愿望。

左边这副图片,在茶壶和茶杯上画了一幅游船,实际上,这是在遵义会议时湖南嘉兴的一艘游船,遵义会议是当时的一项重大会议,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将图案画在瓷器上,使得瓷器在具有艺术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历史的记载,十分完美的设计。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瓷器,一些瓷器反应了红色年代的生活以及民俗,这些瓷器反应的是最真实,最接近那个年代生活条件的图片,反应了在红色年代老百姓的艰苦奋斗的生活,仿佛在告诉我们,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仍然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其中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瓷器,有关样板戏的瓷器,对于样板戏,我们不是特别的了解,可以说,正是来到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才知道有样板戏的存在,对此,我们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样板戏的资料,得知,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在当时娱乐项目极少的情况下,样板戏便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关于样板戏人物的塑造,样板戏人物总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这次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之旅,可以说是收获颇丰,我们不仅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瓷器,而且还了解到许多关于红色年代的历史知识,了解了当年的历史背景,红色年代虽然是一个朴实平凡的年代,但绝不是平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有对有错,但中国的发展最终是向前的,值得一提的是,以瓷器的形式呈现曾经的历史,十分具有艺术性,同时也给予瓷器丰厚的历史感。在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之旅之后,我们对红色年代的了解更进一步,同时也应当明白,历史的重任终有一天会落到我们肩膀上,我们应当坚守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接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建川博物馆之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

“章钟印馆的建筑设计师是刘家琨,他的代表作是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成都艺术中心骄子音乐厅等。在那个年代里,毛主席像章是人人必须佩戴的;座钟不仅是重要的计时对象,还传播了红色年代的信息;而掌握了公章就意味着掌握了权力,掌握了人们的命运。章钟印陈列馆展陈的各种像章、座钟、公章,将会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那个红色年代。”这些话是我们去这里前看到的介绍,当时不以为然,不懂它想要表达的意思。直到我们去过后,才明白了“那个红色年代”的含义。

在我们去的这些馆中,章钟印馆的占地面积不算大,但也不小。据介绍,它占地3873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馆的设计很特别,它是有三个展区,每个展区的平面都不一样,有圆的、方的、十字形的,我们在参观各种各样的钟、旗、印章的同时,无不对这巧妙的设计技巧感到佩服。不仅如此,馆内材料都是采用清水红砖,能充分让我们体会到那个年代单一、纯粹、极端和狂热的时代氛围。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钟展区,正如图片所看到的,当我们第一次走近,仿佛来到了大钟内部,它的这个圆形院落不置一物,让人感觉到很冷清。而且,还有光影罩在墙壁,很有神秘感。最与之映衬的,还是它那“回音壁”和“中心聚焦”的特殊建筑声学现象。我们顿时就变得端庄严谨起来,用心去体会古代人用光影计时的智慧,还有这独特的声学空间。

接着就是旗展区,我感到最壮观的就是这里,刚一进来,就被天上满满的红卫兵旗震撼到了,加上它的四周都是封闭的,更加能体会到红卫兵旗的威严。和钟展区一样,旗展区也利用了光影,但是这里的光影更加绚丽,阳光透过旗帜与旗帜之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投射出美丽的光栅。在满室红色的光影下,地面上只有正中央是一个黑色花岗岩石碑铭。这空旷的大厅和垂挂的旗帜,让我们不禁想起红旗飞扬是的壮丽景象。

我们最后去到的展厅是印章展区,这个展区很小,就一个长方形似的墙壁,墙壁上挂满了印章。在地面上,一排排长凳整齐的摆放着,能感觉到这里的肃静。据别人介绍,在那个年代,印章是权力的象征,而这个印章展厅就是尽力的表现出权力关系:组合于立方体内的印章,散布于阶梯之间及讲台之上,使观众通过所处的空间位置,体验那种宣讲者与听众,台上与台下的权力关系。

观毕,我们走出章钟印陈列馆,馆内的物品虽见不到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许多物品装饰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单一而不失多样、庄严而不丢绚丽,总之,这次的参观一定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里程碑。

建川博物馆之抗战老兵手印广场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的手印表现出来。目前,共征集到5000余名抗战老兵的手印,手印主人都是曾经参加抗战的老兵,年龄最小的80余岁,最大的100余岁,当年正是他们的双手挥动着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炸碉堡,正是这些收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整个中华名族的未来托起。这些功勋卓著的手将在历史上长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警示后代。据悉,以手印这种特殊方式纪念抗战老兵,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永远记住抗日战争,记住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只见每块宽2.4米、高3.7米的钢化玻璃上,整齐地拓着48枚手印,每枚手印的旁边,写着老兵的名字和部队番号。钢化玻璃安放在花岗石的基座上,有序地向四周纵深展开,组成壮观的手印碑林,非常有气势。

“每个手印的主人都是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79岁。”魏建民指着最前面竖着的空框架说,“老兵手印还在逐步增加,这些虚位以待”。

如今已收集了4000多个手印,其中就有来自忠县101岁黄埔老兵韩灿如的手印,韩老当年曾参加过日本投降仪式。5月12日,在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家人陪同下,韩老来到该博物馆,看着自己印在玻璃墙上的手印,分外激动。

该博物馆行政部工作人员黄毅介绍,取手印时先让老兵的右手或左手沾上红色印泥,然后按在宣纸上将它保存下来,再通过机器按1∶1.25的比例放大,用最先进的科技网眼腐蚀法,将手印腐蚀到玻璃幕墙上,它不怕日晒雨淋,可长期保存下来。

该馆馆长樊建川说:“老兵老矣,但他们的手仍然坚硬,当年他们的手曾经握得起命运,如今却无法握住时光。”于是,他要让这些功勋卓著的手留存下来,要让这些功臣长留青史。

在建川,老兵的手印墙,革命烈士的群雕,就能给人以这种无以言表的震撼,让你想去呐喊,去悲歌,因为这是一群为了理想信念前行的先辈,是一群用鲜血捍卫自由的烈士,或许这些鲜红的手印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去坚定,如何去信守,因为生命和鲜血是最有说服力的,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表白。

建川博物馆—正面战场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构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共同努力的结果。正面战场馆以大量的文物、图片和翔实的史料,向我们描述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情况。

上图为建川博物馆正面战场馆,正面战场馆并不在博物馆聚落正面,而是在侧面靠后,面积只有中流砥柱馆的一半。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馆前伫立着一座雕像,他头戴德式钢盔,身穿美式军服,打着中国式绑腿,手持上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枪,他的名字叫做“哀兵”。他是穿上军服的中国普通农家子弟,在强敌入侵、国土遭受蹂躏之时,毅然背井离乡走上战场,在武器不如人,后勤不如人,国力不如人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和日本侵略者拼命,虽然华北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武汉沦陷、长沙沦陷……但他们硬是以几百万人的牺牲,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

馆内分为三个单元,抗战缘起,正面战场和空中御敌。

第一单元,抗战缘起

迎面看见的便是长廊,周围是将领的照片,黑白的照片在我们眼中仿佛就是活着的一般讲述着曾经的故事。这些将领,这些英雄,皆用他们的事迹,把他们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单元讲述了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

一个小小的酒杯,上面写着渴饮倭奴血,这是我们先辈为了保家卫国而写下的带着爱国的句子啊,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们感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民族气节。

而后面则是国民政府中央军委钱行的《抗战一周年》特刊,泛黄的书籍再一次的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然后我们来到了第二单元,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力,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

左图为八一三日记,。日记的作者叫张德治,当时就职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整部日记详细记述了1937年8月12日至9月11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华的暴行。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22次大型会战之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日记作者张德治的命运是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缩影。张德治详细记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整个过程,内容充实,文辞恳切,笔墨凝重,填补了许多史料的不足。历史长已矣,这部日记尤显珍贵。

接着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单元,空中御敌。

上述图片,一张为飞行员雕像,另一张则是张善子的《飞虎图》。

在抗日时期,我国空军实力弱,所驾驶的飞机大部分是一些旧型号,甚至有一些型号在别的国家已经陈列在博物馆中,但就算如此,战士们依然奋勇冲锋,这些展品都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

总结

参观正面战场馆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事迹。第一单元“抗战缘起”,讲述了 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第二单元“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第三单元“空中御敌”,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我以前存在对国民党的一些偏见,认为那些追随蒋介石的人可恨,今天参观了正面战场馆给了我震撼,也消解我对国民党将领的偏见,那些将领和我党一样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嫉恶如仇。那些在正面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崇敬不已。从中我也体会到,当我们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我们的人民会在瞬间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御外辱。不得不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之而奋斗努力,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当代的青年,更加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的学习,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川博物馆之知青生活馆

知青生活馆的建筑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筑主持设计师马国馨。本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

知青生活馆展出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知青历史、知青岁月、知青磨难、知青人物。人生最宝贵一段岁月是青春,青春充满了活力,知青们的青春是在广阔天地度过的。这个馆的主色调是绿色,以此表现当年知青的青春生活。

知青是指所有未能继续升学而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青年。家在农村,毕业后又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回乡知青”也包括在内。1953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为了上山下乡的源头。一直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都没有停止过。

入馆时,“粉焚”纪念碑安放在知青生活馆入口处的最显眼地方,该碑由建川博物馆聚落和成都赴滇知青联谊会敬造。“粉焚”纪念碑背面的碑文详细的记述了“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四日火灾”的真实事件。1971年3月24日,10名成都赴云南的女知青在一场大火中丧生。27年后,建川博物馆将远在他乡的女知青墓碑及其档案运回成都。

他们和全国知青一样,满怀豪情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和绚丽的青春,共同铸就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执着进取的“知青精神”,书写了人生壮丽的诗篇。那一幅幅珍贵发黄的照片,那一件件当年简朴的生活用品,还有那一个个模拟当年生活劳动的场景,无不见证着他们的奋斗和汗水,无不见证着他们的奉献和精神……艰苦困难的生活条件使知青们体验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感,但也锻炼了他们勇敢无畏、坚忍不拔、执着奋进的品质。他们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一代青年人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我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特定年代的印符, 他们必须要有与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只有彻底完成从青年学生到农村行家里手的蜕变,才能在农村生活中得到认可与尊重,才能有资格带领农民兄弟投入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的革命洪流中。凡是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想象到一名大都市学生到农民领头雁的辛酸与艰难。今天看来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从我们的国情出发,让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只有去与群众 “打成一片” , 同甘苦、共患难, 才能在人民的心里有我们基层干部的位置,这就是平易近人的效果。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近平同志曾经讲,7年的知青岁月带给他两点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可以说,文本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总书记如何在艰苦的实践锻炼中“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每个青年人都应当读好这本书,从书中去体会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习总书记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馆

中流砥柱馆是由建筑设计师邢同和,其是国家一级注册设计师,上海2010年世博会建筑设计师。其代表作有上海博物馆、邓小平博物馆等。本馆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支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本馆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在抗战中的历史史实,昭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一直是全民族团结抗战,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中流砥柱!展馆中有根柱子称为中流砥柱,它直径1.8米、高18米的,设计取八路军的第十八集团军编制序列的象征数字,上刻毛泽东《论持久战》近五万字全文,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主要讲述了,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伟大壮举,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抗日战争文物的独家收藏,中国抗战全面战场的真实记录!《建川博物馆之中流砥柱》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由两个墩实的体块互相咬合。狭窄的入口,象征着共产党抗日军队在夹缝中成长壮大。该馆主要展出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及根据地建设。馆内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下面对参观的过程以及馆内情况进行概述:

外观预览

内景概览:

毛爷爷的视察场景

军报

感人事迹与人物

光辉岁月

艰苦卓绝的环境

胜利情形

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以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为主题,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尤以抗战系列最为著名,设计上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30余座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设施汇集在一起,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对党,国家建设的来之不易有了一定了解,我们从此会更加珍惜岁月静好,提升自我,砥砺前行。

建川博物馆之不屈战俘馆

不屈战俘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战俘为主题的独立博物馆

“抗俘”是指十四年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我军将士,这个词是我

淡化、掩饰、失语的集体立场。他们绝大部分未留下姓名,甚至没有留下一

个抽象的数字。十万?一百万?还是二百万?

与德国法西斯交战的苏军,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被德军俘虏了575万。

我冒昧提出一个数字,我军被日军俘虏的将士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仅

仅南京战役,日军就俘虏我军八万余人,而且,几乎全部被日军残杀了。

请抬头凝视这些抗俘的脸。第一:他们的表情令人震撼。第二:这些

照片绝大部分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第三,作为当时的普通中国人,这

很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

当国家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时,他们慷慨从军上阵了,他们上阵与日军

奋勇搏杀了,他们身不由己被敌人俘虏了,他们中大部分人被敌人杀害了

他们是我们的先辈、先烈,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壮士。他们是受了太多艰辛、

没有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就没有今天和平、和谐、幸福的生活。

所以,记住他们是必要的,必需的。

战俘”——战争中的附带“产物”,向来就和战争形影

不离,而我们目力中却基本只有英雄和烈士,他们也曾

满怀抱负,也曾冲锋陷阵,却因被俘而饱受身心的摧残

,悲惨的还远不是这些,而是随之而来“失节”的原罪

感以及被人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和遗忘。战俘经受着命运

的考验,反过来他们更考验着战争带来的“文明”。

为了曾经的忘却,有识的业主要为战俘建造一个纪念馆

,让参观者了解战俘的事迹.体验、感受到他们曾经遭

受的苦难,从而“明白”自己看到的真相,这对设计者

来说责无旁贷,也应是设计的立足之本。

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面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

这种精神也是我们面对失败和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源泉。我们要缅怀英烈,就是让我们知道,前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有人要冲锋在前,必须要有人敢于流血牺牲,必须要有人果断向前,因为这是取得胜利的保障,这是责任所在,这是使命所系,我们每一个人对英烈的缅怀,就是在告诉我们自己,国家需要这样的人,人民需要这样的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缅怀他们就是在为他们这般忠烈的人摇旗呐喊,就是为有他们这般忠诚的人树立旗帜,就是为有他们这般执着的人抒发生命的礼赞,因为每一次朝向胜利迈出的脚步都是砥砺中的前行,都是铿锵的跨步,所以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些突围前行的人,都不要忘记这些英勇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胜利的感召,是他们让我们知道每一次前行都是勇敢者生命的践行,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值得我们的铭记。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赴渭南市博物馆参观学习暑期实践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渭南市博物馆暑期实践活动报告2024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支实践团队前往渭南市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志愿…… 李旭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金堆城钼业有限公司暑期实践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赴金堆城钼业有限公司开展暑期实践活动2024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师生们赴陕西省金堆城钼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 李旭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化工系成功举办储能实验班科创实验期中汇报

化学化工学院储能实验班科创实验期中汇报工作顺利举行化学化工学院储能实验班成立以来,所有同学都已加入了科创导师课题组之…

贵州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以苗绣织梦,情暖化屋村

在这次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禁毒防艾宣传和民族文化调研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汪恕有滴醋厂

2024年7月8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参观汪恕有滴醋厂活动顺利开展。首…

最新发布

返家乡温暖社区
为了服务家乡社区居民,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张博文同学返回自己的家乡湖北省武汉市,为解放公园路街道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7月25日,张博文同学来到花惠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确认日后安排开始…
今日华宴终散场,红渠精神记心间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党史记我心,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在指导老师齐斌尧的带领下于七月六日开始了重走红旗渠、宣讲红旗渠活动。亲眼目睹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观,现场聆听了讲解员对修建红…
三带一实践队赴贾谊故居实地调研
三带一实践队赴贾谊故居实地调研8月13日,三带一实践队的长沙分队于上午十点来到了贾谊故居。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便以文著称,21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又升太中大夫。被贬长沙期间,写就了…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花开三里”调研队暑期实践心得
随着一篇篇新闻稿打磨落地,一个个视频制作完成,“花开三里”——济南政协“商量”平台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逐渐接近尾声。“立足于高山之巅,然后所见始广;潜行于深海之底,然后所行始切。”秉持着志存高远、…
新乡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基因,是孕育、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也是传承价值追求、崇高理想、与革命信仰的根本物质和信息。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建设、改革精神的传承。认真学习红色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中国…
追寻红色足迹,知行延安精神
恰是建党百年风华,西安交通大学“星火传递”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到达延安,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的参观调研活动,从党史学习入手,结合对红色文旅发展的探究活动,探寻着前辈光辉的足迹,不…
寻迹山大人:印证过往,见证未来
寻迹山大人:印证过往,见证未来——山东大学“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暑期实践总回顾一、志同道合,幸甚至哉2021年6月12日,山东大学“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正式组队,来自外国语学院、机械工…
关爱留守儿童,筑梦“童”行—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赴广西博白县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研
关爱留守儿童,筑梦“童”行——安徽财经大学赴广西博白县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研活动近年来,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爱留守儿童成为了热点话题。当前,留守儿童的占比仍很大,其成长教育…
非遗文化的历史内涵探究
非遗文化的历史内涵探究——山东大学“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非遗”概念的这种特殊内涵决定了关于非遗保护观念的特殊性:这种保护不是如同物质遗产保护的固化、封存或以符号、影像等方式记录观念,…
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山东大学“传国粹,承匠心”社会实践团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在我国,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