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好雨,洒落实践团青年探索社会法治的渴求之心;暮夏淡风,裹携理工大青年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坚韧之心。
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赴枣庄市峄城区胜利渠纪念馆和周边古邵镇民居调研村内法治建设、民法典社会影响和接受党性教育。
在队长、副队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暨胜利渠经址,参观了胜利渠纪念馆、“知青让杠”雕像、知青大食堂、知青宿舍等地。通过观看胜利渠纪念片同学们了解到,为改变枣南生产力落后局面,枣南人民中挑选精壮八万人齐上阵,用坚实的臂膀和手掌铸就了长达80华里的人工水渠,成为惠及峄城和台儿区两大区的农业脊梁。胜利渠边的每一处旧址,都镌刻着浓烈的红色精神与峥嵘岁月,也让同学们暗下决心,传承胜利渠精神,成为对党和国家有用之人。
随后,实践团同学按照既定分工,三人一组对以古邵镇为中心的区域大范围精细化采访调查。 村委书记表示,全村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和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对普法工作的宣传力度;对全村民间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排查摸底,分类进行调解和处理,充分利用民法典相关规定,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村民依法自治,全村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民事纠纷明显减少,出现了秩序稳定、人人向法的良好局面。
同时,同学们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几十年前的古邵镇,由于社会环境及司法技术有限,尚未铸就稳定健全的法治环境,有些案件发生尚未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当下民法典的出台将时代各个法律事件有机整合,顾及人各方面权益,用法律增进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现在村内家家经济条件殷实,每家每日都会观新闻看报,定期去村内法治展板获取新知,“讲法”也成了村民家常聊天的日常。
望着错落有致古邵民居和渐渐远去的古邵村民盈溢幸福的笑容,同学们握紧彼此的手,同样将充满希冀阳光的微笑写在脸上——法,正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和党建事业的蓬勃,深入走进城村角角落落。乡村作为民法典的基层点、矛盾化解的关键环,将法制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书写着以神圣正义增进人民幸福的美妙华章。
文字来源:王宇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