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的夏日热情似火,夏花正开得烂漫。自7月20日开始,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新绎队结合井冈山与广州红色诗词文化资源的立体化教材开发与推广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面对疫情,作为队员的我们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优势,一次次将井冈山与广州的红色诗词文化在青少年中推广开来,我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地方红色诗词文化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漓漓红色诗,铮铮英雄魂。
即便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各浸染着各异的创作风格,井冈山与广州的红色诗词、家书与歌谣却富有共同的斗争精神与革命意志,深深地打动着我。这次实践当中,我成为了调研组的一员,在实践前期开展了许多文献调研的工作。在华师大数字图书馆中,我翻阅了许多井冈山与广州的红色诗歌册,在文献数据库中阅读了学者关于如何推进红色诗词文化保护的文献。除此之外,线上的资源并不足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两地的红色诗词文化,于是,利用微信、邮箱等沟通平台,我和其他队员一起与井冈山的老师、中小学老师等专家建立了联系,并正在开展访谈。越是克服线上调研的局限性,越是深入了解两地的红色诗词文化,越是深刻感受到红色诗词当中蕴涵的红色革命精神。在“来穗人员之家”给小朋友讲及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时,作为助教的我在一双双焕发光芒的眼睛中看到了孩子们对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的敬佩之情;将《西江月·井冈山》编入教材时,“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又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斗争智慧。
红色精神,童声传唱。
经过反复的调查,我和队员们发现目前红色诗词文化在青少年的传承尚有值得突破的空间,而井冈山与广州两地的红色诗词极富有地方特色,在传播的时候通俗易懂,更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8月23日下午,我们前往广州市“来穗人员之家”开展了井冈山诗词教学的实践,将队伍共同编写的《少年井冈诗语》井冈、广州红色诗词文虎立体化教材投入到教学当中。我和队员给18位孩子进行了诗词、手势舞、情景剧和红歌学唱等教学活动,孩子们认真观看《我爱这土地》的手势舞视频,跟着老师一个一个动作的学习,并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他们的认真劲儿不仅是一种学习的热情,更是对革命文化的敬畏与传承,这些生动的情景剧与手势舞表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走进孩子心目当中。许多学生过来跟我们说,要表演给家里的长辈们给她。以手势舞、情景剧的形式传承两地的红色诗词文化,是一种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推广与传承方式,我也在这当中体会到了创新传播对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创新实干,青春华章。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当中,我不仅深切体会到了红色革命精神,也在实干与创新当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能用自己的力量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除了进行文献查阅、访谈分析,我也参与了立体化教材的编写,作为师范生,我将自己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师范技能应用到了这一次的实践当中,制定编写计划,编写教案,反复修改打磨,“学以致用”的实干精神充实了我的生活。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我和队员一起立足“立体化”呈现的创新点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也充分体会到了队员协作的重要性。在红色文化的推广中,充分发挥青年价值,是我在这次实践当中最深的体会。
通过地方红色诗词的教材化与立体化,更好地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将是本次活动,也是我以后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讯员 单晓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3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