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显纲村红色家书传播实践团跟随指导老师韩丹来到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显纲村进行调研活动。队伍成员抵达本次调研的第一站——佛山南海革命史展厅。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广州市南海区狮山镇显纲村。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张云峰绝笔家书在显纲村的传播现状,以及红色乡村发展下张云峰绝笔家书可优化的传播模式,通过以大学生视角进行走访调查、宣讲实践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此次三下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工作模式,线下调研队伍主要负责对佛山南海革命史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调查显纲村现有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并以张云峰的绝笔家书为题在当地举办红色宣讲会;线上研究队伍则主要负责在线上宣传显纲村的红色文化、三下乡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团队的调研成果。
7月18日当天,来到显纲村的第一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显纲村红色家书传播实践团的成员们参观了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在老党员达叔的带领和讲解下,张云峰烈士所处的南海革命时期的相关历史如幻灯片般一幕一幕在实践团成员们面前展开。
张云峰出生在南海县黄鼎司大圃堡显纲村(今属狮山镇显纲社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在村中开设一间闲杂小店帮补家计。自小聪颖的张云峰在村中读私塾。好学上进,写得一手好字。17岁左右,张云峰离开家乡投奔在广西经商的伯父。在伯父的商店里,他一边当伙计,一边学习文化知识。由于看不惯伯父的经商作风,在店里干了两三年之后,张云峰离开广西返回家乡。当时,村中正在筹办显纲小学,一时未找到工作的张云峰便在村中积极协助办学校,希望能为培养更多知书识墨的人才出点力。1925年,张云峰作为佛山工人代表会执行委员和秘书,兼任佛山工农商学联合会书记,回到显纲村协助开展农民运动,并在村中农民协会会址对面墙上写下“努力奋斗”四个大字,以鼓舞农民为革命努力奋斗。在一批批革命先辈的影响下,显纲村的人民群众纷纷支持和庇护共产党,1927年,显纲村成为了中共南海县委机关的所在地。而隐匿在深巷中的南海县委旧址,也仿佛是对历史的隐喻: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挑战多么严峻,共产党人总会找到并走出一条路!
在达叔的热情讲解下,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了相关的革命历史,这无疑为他们进行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做了充足的铺垫。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其他地区的党员干部来显纲村学习,显纲村的红色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党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库资料,而是拥有温度的鲜活生命。在此次显纲村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各种红色文化传播模式都离不开“接地气”这三个字。
1.身处民房的展馆
显纲村的五个展厅是当地政府租赁五间民房打造的。展厅穿插在当地村民的房屋之间,虽然经过翻新,也依然显得古色古香别有韵味。在民房里的展厅让我们一行人很快就将自己代入了那个革命年代当中,而路上回家的村民和居民楼又让展馆“烟火气”十足。一切的一切,令展馆不再是冷冰冰的展柜的存放地,而是村民和游客能共情的雅室。
2.年轻力量的加入
多年前的展馆,你能看到的只有一位老党员达叔在孜孜不倦地为大家讲解党史;而如今越来越多当地的年轻人自愿加入了达叔的队伍,专业的讲解和达叔嘹亮的声音互为呼应,让这个小巷子里的展馆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时代的变化也让展馆的设备变得更加先进,多维度的展示让游客零距离接触到了真实的党史。
年轻的志愿者和新设备,让展馆呈现出无穷的活力,更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不变的,是达叔仍在展馆里忙活的声音和健步如飞的步态。
3.钱花在了刀刃上
据达叔说: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和乡村振兴热潮,当地政府修整了村容村貌,又建设起了新的展馆,未来还会建起一座真正的博物馆。
相较其他地方用大价钱进行无尽的宣发,显纲村在这方面却如佛山这座城一样有内涵却低调,选择把钱花在为村民谋福利上。村容村貌的变化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让村民自发扮演了向导角色,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朋友来观看展览。
与其说显纲村有一个展览馆,不如说显纲村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展馆——一个新时代乡村的缩影,这里不仅有革命岁月的光辉,更有和平年代的岁月静好。党史传播绝不应该是被束之高阁的,而是应该能“接地气“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参观结束之后,他们对老党员达叔进行了采访。达叔讲述了与张云峰烈士相关的故事。令人动容的是,讲到张云峰遗孀叶浣娥一直将丈夫的绝笔家书带在身边,并为牺牲的丈夫守寡至死时,达叔的眼睛泛有泪光。由此我们知道,这一段动人故事至今仍然为后人所传诵,并且张云峰绝笔家书中所包含的这种“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显纲村红色家书传播实践团这次当地的考察收获颇丰,加深对中共南海党史和张云峰烈士红色家书故事的了解,为接下来深入探索并提出红色文化可行化传播模式拉开帷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