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乘着这趟“红色列车”抵达了第二站——邓熙农烈士的故居。
众所周知,三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邓培、邓熙农、陆伟昌等一批仁人志士。正是他们的红色精神滋养着这片土地,勉励后人不断前行。本期探访,让我们走进邓熙农烈士故居及其烈士墓,回顾邓熙农的红色一生。
邓熙农故居和烈士墓,位于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位于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故居建筑时间不详,占地180平方米,一天井三进深,抬梁式建筑,硬山顶,平脊,青砖及红砖混合墙,现无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内部破损严重。时光荏苒,坐落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的邓熙农烈士故居,成为了人们缅怀邓熙农烈士光荣革命事迹,承载红色历史的一座丰碑。
邓熙农(羲农)(1901-1930年),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人。1917年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1922年去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次年返回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到家乡三水活动。1926年2月,国民党三水县党部改组,邓熙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由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任为三水县党部筹备员。同年五六月间,参与建立中共三水县支部,先后发动和帮助建立多个行业工会和三水县革命工人联合会及工人纠察队、工人研究社。7月,组织发动全县米业工人举行大斗争并取得胜利。1926年6月,组织成立阁尾村农会,会员达3000多人。1927年8月,组织广州、西江、北江农民运动。11月失败后,辗转隐蔽开展秘密活动。1928年8月不幸被捕。1930年12月24日在三水就义,年仅29周岁。邓熙农烈士墓,位于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后山,墓本身为杂草覆盖,有一方矮小的墓碑,上书“烈士邓熙农之墓”,距云塘村路口约200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秋,中共三水县委成立,邓熙农为县委委员。他和共产党员们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恢复了一批工会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斗争。
广州起义失败后,三水反动当局加紧缉捕共产党员。三水党组织的成员被迫转移,邓熙农辗转隐蔽于家乡西区、高明明城、南海西樵、鹤山沙坪一带。不久,避往香港的陆伟昌返回三水,向邓熙农传达“组织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大屠杀,不可离开家乡民众”的指示,邓熙农开始在家乡西区开展秘密活动。
1928年8月下旬,邓熙农返回云塘村活动后不幸被捕。在被押解到当时的三水县城河口时,恰逢广三列车到站,下车旅客众多。邓熙农向行人高呼口号,宣讲要实行共产主义的道理。
在此后的刑讯中,邓熙农公开承认自己共产党员身份,直言共产党人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可耻行径,每次受审时都理直气壮地痛斥敌人。得知此事后,邓熙农的父亲十分焦急,想方设法营救,他远在海外的亲戚也出资救助。反动当局允诺:“只要他表悔改轻狂之意,就可以释放。”但遭到邓熙农的断然拒绝。邓熙农表示,绝不变志,决不屈膝求生。他还传出家信,嘱咐妻子不要忧伤,要教育好后代,鼓励家人相信正义的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
经过两年多的狱中折磨,无数次的刑审逼供,邓熙农始终不曾屈服变节。1930年12月23日,邓熙农被解押回三水。次日,在被押赴刑场途中,邓熙农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对派”,场面悲壮,感动无数群众。牺牲时,邓熙农年仅29岁。
邓熙农在国家与民族危难时刻,坚持在抗战一线支援国家,在生死存亡之际,不怕困难,首当其冲。这种热血与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学习。我们要继续弘扬邓熙农烈士的精神。青年一代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当的起将来建立国度的重担,追求进步,吃苦求知,勤于理论,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单独心声和举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7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