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印,以艺术为生命,视观众为父母,45年传承国家非遗艺术,用敬业唱响“道情”人生,让一个县级剧团,能够到北京长安大戏院参加汇演并为党的十六大献演;让一个地方小戏,能够获得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让一个少数剧种,能够入选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矢志不渝承非遗,不辞长作道情人!
一、戏里乾坤大 蛮拼才会赢
1975年,自幼酷爱戏曲、听着道情戏长大的张天印,进入了太康县戏曲学校就读,从这时起,张天印就开始了自己的“道情人生”,可这个开始却殊为不易。过去在他们的家庭传统观念中,那些学唱戏的戏子死了之后不能埋入祖坟,当时的社会对唱戏也有偏见,而那时的他成绩优异,为此父母坚决反对他学戏。尽管没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戏曲的热爱,他对戏曲的执着打动了学校的一个老师,那位老师骑着自行车带着15岁的张天印,从乡下来到县城参加戏曲学校的考试,凭借着天赋和从小的模仿,他成功考入了戏曲学校,这时的他才告述父母。戏校学习期满后,县里的两个剧团争着要他,张天印想都没想,就放弃了上升势头远比道情剧团形势要好的豫剧团,选择了道情剧团,很多人都不理解,可张天印心理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
1984任业务主任,1986年任副团长,1997年,接掌帅印,出任太康县道情剧团团长。上任后面对稀有剧种日渐式微的境况,他不等不靠,主动在太康道情传承、保护和发展上下功夫,近乎玩命地一心扑在剧团上,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不让喜欢看他演出的戏迷失望,张天印每场演出都要登场。2012年10月,太康道情剧团面临体制改革,为让剧团发展步入正轨,应对紧张的工作节奏,张天印随身携带降压药、速效救心丸,顾不上去医院看病,一次,忙完回到家,张团长一头昏倒在楼梯上……这期间,在太康县张集乡演出时,张天印又一次在后台昏倒;2015年1月,在太康县常营镇八里庙村唱戏现场,道情戏《楚宫恨》刚刚谢幕,饰演剧中人物“伍奢”的张天印突然昏倒在舞台上,穿着戏装的张天印就这样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诊断为脑梗塞。两天后,病情刚有好转,张天印又开始在病房里了解剧团演出情况。2015年6月,太康道情剧团走出太康县,9天演出23场,在新密市五虎庙村4天演了10场,在平顶山市磙子营乡5天演了13场……
正是在这种“戏比天大”的精神,这种蛮拼团长的带领下,太康道情取得长足发展,获得诸多殊荣。2000年排演的现代戏《富裕之后》,受国家文化部表彰,并作为精典剧目两次进京献演, 2002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大赛金奖; 2005年太康道情剧团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先锋”称号;2006年,太康道情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婚姻的驿站》荣获第十一届河南省“群星奖”,同年获第十届全国艺术节“群星奖”。2015年《摩的》荣获第十二届河南省“群星奖”。2017年《王钝》荣获第十四届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化一等奖。2017年12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第七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二、脱贫路上手拉手,文化扶贫心连心
张天印带领全团所有人下乡扶贫,每人承包五户贫困户,他承包的一户贫困户尤为特殊,家中只有母子两口人(儿子45岁,智力低下),住的是破旧小房,里面没有任何家电,甚至连灯泡都没有,这让第一次来的张天印内心十分难受,他积极联系政府,为该户翻修房屋、解决电问题,并为他们添置家具、生活用品等,村里人看过之后笑称“团长唯一没做的是给他说个媳妇”。
与此同时,他们利用特长进行文化扶贫。先后编排了《懒汉回家》、《咱们的好书记》、《俺的家乡》、《四大嫂谢书记》、《夸夸咱们村村通》、《黎明小城》、《刘寨村的笑声》等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即宣传了道情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从2018年开始,不管剧团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在全县168个贫困村,每个村演一天大戏。对于那些想听戏却卧床不能走动的孤寡老人,张天印带着剧团主要演员亲自到他们家中、到他们床边为他们唱戏。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演出了142场戏,完成全年目标的46%。
历经45载风雨,归来初心如炬。在道情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他将不停跋涉,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7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