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伊始,我有幸参加到“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中,循着泰安革命历史的发展脉络,探寻悠悠泰城生生不息的红色记忆。一路走来,见证了很多老一辈人彼时的故事,那些沉重的历史在眼前铺陈开来,方才深刻感知到这安稳盛世的难能可贵。
亚里士多德曾说:“德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在与社会与生活的交流之中,得到真正的成长,是人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吾辈大学生只有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才能保证自己思想上的脚踏实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时候总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怨天尤人或是白日做梦。暑期社会实践,从一开始的规划筹备到最后的结束总结,很多时候需要我学会如何自主行动。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我除了学习、工作、娱乐,日复一日,复制粘贴式的生活,虽然自由自在,可却早已让我觉得疲倦。在泰城社会实践中,对于生活,我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切身感受到先辈这句话的力量所在“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第一站我来到了徂徕山,有幸采访到了位于徂徕山旁房村镇的一位老党员于学富。其中,老党员于学富在采访时从卢沟烽烟、铁肩道义、共赴国难等方面向我讲解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历史,再现了不同时期的泰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这次的聆听,让我对徂徕山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徂徕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而且,于学富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讲述共产党为人民做出的实在贡献,说起这些,他慷慨激昂,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那就是对党的历史的肯定和对自己身为党员而自豪。这也激励着我在成为党员的路上步步前进。
在大汶河实践时,河边一位钓鱼的老者向我讲述了汶河岸边曾经历时11天的汶南之战。当年战役期间,一连战士正要越过汶河东堤,日伪军便四面包围上来,战士们英勇战斗,共6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于汶河滩上! 虽然此次战役付出了较大代价,但给了日军沉重一击。在这战场遗址上,先辈当年激战时留下的战壕依然存在,似乎在向我们述说着那段光辉的岁月。就在这里,先辈们曾挥洒热血;就在这里,先辈们曾书写历史。回首历史,感恩当下,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太平。清冽的风吹走了大汶河的薄雾,阳光洒在战壕里投射出历史的影子。红色精神就在这阳光中,在我辈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中延续下去。
“少年强则国强”,岁月于静默处守候,掩盖了前人的艰辛,但我们不会忘记青年的重任,必将接过历史的火炬,不负时代的嘱托。警钟长鸣,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色足迹,从笔尖到脚跟上,一路向前。
炎炎夏日,愿你我共同扬帆,一路向阳。(撰稿人:马晓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8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