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复天然佳境岳坑村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遗址,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7月18日,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秘书长曾芳芳副教授携福建农林大学 “筑梦岳坑”乡村建设实践队来到岳坑村进行实地考察与方案研究,力图恢复绿水青山,鸟语花香。
岳坑村自古便是风光旖旎之地,村中峰峦叠翠,林风如涛,绿树掩映,芳草如茵,是漳州市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且交通便利,西南面的松仔鞍岭与鹤山之间有一个隐蔽的峡谷出口处直通往324国道线,再走9公里国道线即可抵达云霄县城。
但是,如今的岳坑村,自然风光与人文遗址因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实践队员们分为两组对村庄进行了详实的调查研究,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与景观要求,对岳坑村进行深度调查和相应的规划。探访当地居民居住点,具体了解岳坑村的历史背景、村领导对未来发展期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微景观现存情况分析等工作。
一组实践队员在村主任朱灿彬的带领下进行村庄外围的踩点工作。实践队员们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沿着外围规划中的外环城路拍照踩点,对塔前埔、坪林两个自然村进行水系、地形、古建筑的勘察并在途中拍摄岳坑村中有代表性的“仙师洞”“关帝庙”等景点和美丽的自然特色景观。从无人机反映的图像看,附近绿柳如茵的高山连缀着深邃的蓝天,现代修复的岳阳门古城楼,坚固雄伟,城门上的城楼古韵犹存,庄严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关帝庙气势雄伟。此外,还存在不少人文景色,文化遗址和传统建筑交相错落,随处可见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记。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队员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实践队员发现村中的房屋建设参差不齐,古建筑保护措施不完备,道路设施的建设仍然落后,河流系统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队员们感受到,这样美丽的乡村如若不能够得到系统的保护及有效的规划,村庄未来的发展道路必然面临大大小小的困难。此刻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岳坑村,做好村庄治理规划工作迫在眉睫。
另一组的实践队员们则是在村书记朱汉元的带领下走入寻常百姓家,与当地乡贤深入了解岳坑村的历史背景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谈话中,实践队发现,该村仍存在村民村庄环境的保护意识欠缺现象,越来越多的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遗址没有有效的保护起来,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因此队员们总结出当下岳坑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紧紧抓住属于家乡的归属感”;如何让岳坑村的传统特色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如何提升村民对乡村环境、文化保护意识;如何让岳坑村村民在回忆起自己家乡时什么特色能够抓住他们的心弦。
虽然问题重重,但实践队能真切地感受到,村民对故土的深沉热爱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切期盼。实践队深知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也是振兴成果的享有者,因此应当凸显村民在村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村民建设乡村。
村庄的建设与大力保留历史本色有着必然的联系,凸显岳坑村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根据土地调研与村民采访,实践队提出将岳坑村打造云霄第一批主题特色民宿,大力推动岳坑村旅游业水平发展的法案。要充分把握乡愁文化,达到“村民留得住”的目的,并从中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产业振兴。
指导老师曾芳芳教授指出,要重点把握乡愁特色,发挥岳坑村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背景作用。因为乡愁是道不尽的、写不完的,乡愁始终与村庄中的每一个人的童年、母亲、点滴回忆联系在一起,因为有所思、所念的在那里,故乡永远牵引着所有人的思绪和想念。就目前已经破败的乡村自然景观必须加以保护和适当改造并加以宣传,这样才能够唤醒村民对家乡那份醇厚的乡愁之情,无论多远,根在,那份归属感就不会丢失。只有留得住村民,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这条路才能走的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8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