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请坐,借我点燃的第一炉香,说点我自己的故事。
天气渐渐炎热,七月份终于到了,我们的团队“一缕阳光”文学院德雅书苑“百年剪影”实践团队也终于出发了。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和发展剪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团队中剪纸与新媒体组中的一员的我承担起了剪纸的责任,每天伏案8个小时,才能出一张精美的剪纸。
为了提高我们的剪纸能力,我们向张雪萍张老师学习剪纸艺术。张雪萍老师是高级书画师,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徐湛教授。2014年被录入中国书画人才库。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芜湖市老干部书画协会副会长、剪艺苑会长。书画、剪纸作品多次斩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在遇见老师之前,我对剪纸浅薄的理解不过是描图、篆刻,感觉真正用到剪子的部分都是些粗枝大叶的地方,但当我看到了老师的剪纸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剪纸技术的博大精深。
老师手下的剪刀仿佛具有了灵魂,在我手下如此不驯的它,在老师中却是那么多服帖。我们对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与交流,了解到她对剪纸的兴趣源于童年家中剪纸氛围的影响和奶奶的支持。
张雪萍老师热爱剪纸,在日复一日的磨练技术中,别人或许会觉得枯燥、无趣,但老师却引以为乐,将剪纸这门技术努力传承下来。从老师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老师对童年的追忆。老师早已触碰到了剪纸的灵魂,早在这漫长的几十年里与剪纸灵魂交流。张老师剪出来上千幅剪纸,将剪纸带到了国际上;剪纸与岁月一起涵养着张老师的心灵,让张老师气质过人。我莫名想起来小学时老师教我们背过的一首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他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老师犹如老干在这些天的学习中,老师犹如那老干,孜孜不倦的在剪纸工艺上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我们就是那新生的枝丫,在老师们的扶持下逐渐成长,成了挺拔的青竹,最终“十丈龙孙绕凤池”。
我在老师家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直到队友们提醒我到了下课时间,我才发现已经很晚了,不禁感叹怎么都这个时间了。后来回想,大概是剪纸过于入神,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以为只过了刹那,结果却早已换了新天。
在采访老师时,作为懵懂无知者,我们问老师,人工剪纸相较于机器剪纸的优势在那里?老师说,人工剪纸强大的感染力是机器比不上的。机器按照相同的模型,一压下去就是一叠剪纸,但是却让人感受不到情感,节日的味道也变淡了。但是人工剪纸就很能表达情感,过节时候如果能手工剪一张窗花,贴在窗户上,人们该有多开心啊。
在一次次的剪纸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老师的一段话,人工剪纸的感染力和剪完后的成就感,是机器完全无法比拟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里,不是一切都可以变得快捷。剪纸等传统艺术需要你用时间去沉淀它、用实践去走进它、用心灵去体会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体会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美。当你走进剪纸,你会觉得漫长的剪纸过程于你而言不过是俯身轻嗅路边蔷薇的瞬间而已。
朋友,这第一炉香已经燃尽了,我的故事也说完了。(通讯员 汤福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