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哥隆话 传承乡思情
海南方言是海南历史的活化石,是研究海南民俗、传说以及语言艺术的基本资料,也是发掘海南闯海文化和大陆文化交流的现实连结点。而随着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和“推普”的强力影响,方言、民族民俗文化面临消逝危机。
在此背景下,2021年7月12日,海南大学“东方故园有此声”暑期社会调研实践团队,前往海南岛最西部的城市东方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海南方言语言保护现状和语言活力。
民风淳朴 “村话”留人
行程第一天,“东方故园有此声”团队来到了位于东方市北部的四更镇上荣村。村中常住人口107人,且以老年人为主,哥隆话是他们使用的主要方言。哥隆话也叫“村话”,该语言综合了全海南多种语言,分类上属于壮侗语系黎语支,是兼具特殊性及代表性的方言。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已经对此深有体会。”海南大学驻上荣村村书记向调研团介绍道,村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过着简单却又自得的生活。向书记了解完村庄村情后,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带领调研团走进村民家中,开启调研之旅。
乡音乡情 乡思乡愁
谈起哥隆话,92岁的符爷爷眼里也泛起涟漪。哥隆话在老人的骨血里刻下了厚重深情的一笔——历经风华,闯荡半生,栖居他地,最难以割舍的是豪气甚至粗犷的乡音。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琼岛,离岛热潮也随之而来。操着一口乡音的符爷爷北上广东,在这个粤语、普通话占据大半江山的、包罗天南海北各地务工人员的省份寸步难行。生计使当时已年过半百的老人融入大环境,迅速掌握普通话和一些简单的粤语,此时的语言更多的是谋生的工具,哥隆话却是割不断的乡思乡愁。客居广府,南望琼岛,独居的他时常自己哼起哥隆调,回忆月下榕树旁与三两好友相聚小酌的时光。无数个呓语哥隆的夜晚,无数个梦回琼岛的清晨,老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上荣村,说上了心心念念的哥隆话。在老人心中,方言不会消失,至少在他们家中,会将哥隆话代代相传,会让每一个游子都是有根有情的哥隆人。
村歌传唱 哥隆不朽
来到村口,老人们正齐聚大榕树下的长凳下拉着家常,身旁是外放着哥隆曲调的收音机。据村里老人介绍哥隆曲调被称为村歌,旋律相似,但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历史、传说等,是语言发展下演化出来的娱乐方式,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通过查阅资料调研谈了解到,2011年,《海南东方-昌江村话民歌精选集》编著精选了200首海南村话民歌的经典之作,通过文字记录了海南村话民歌的歌词大意。问及是否能现场唱一段村歌,老人们最初都羞涩地摇摇头,“老了老了,嗓子沙了,不好听,不懂唱。”在调研团的鼓励下,92岁的文爷爷清了清嗓子,站起身,中气十足饱含情感地唱了两句。经文爷爷带动,64岁的吉奶奶也按捺不住,轻声哼唱。一片感染后是树下极具感染力的合唱,老人们纷纷起身,对着眼前的摄影机理了理衣角,腼腆而又欢乐地开始了歌唱。吉奶奶起头,其他几位老人随声而唱,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低回婉转的旋律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柔和。面对镜头,老人们逐渐放松,意犹未尽,三两成组,未经商量便开始了一轮对唱。你来我往,节奏明快,好不尽兴!结束后,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羞涩的笑容,又投入了谈天说笑中。爽朗的笑声、粗犷的哥隆话交织在村中,汇成一片欢快的海洋。当调研团准备离去时,文奶奶感慨,很久没有如此放开嗓子尽情地与好友们在一起唱村歌了,“现在科技发达了,都有录好的村歌在收音机里,听得多人家唱得也专业我们自己唱得就少了,但还是今天好啊,有感觉!”文奶奶嘴角上扬,动情地述说。
深访解疑 故事待续
走进更多上荣村的家庭,相似的故事背后是掌握多语的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对方言的特有态度。“推普”浪潮下,这些老人依然对方言有着说不尽的深情。更多的故事还在不远的调研之旅中等待倾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0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