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我前往福绵市旺旺幼儿园,同部分老师与家长们对关于他们孩子看短视频的一些情况和他们的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平时每天回家都会看短视频。”正在读大班的小高坐在自己的书桌前,一边同我聊天,一边等待家长的到来。通过对班里孩子的问卷发放,我了解到,班里面平时有喜欢看短视频的孩子比例达到了%55.2。接受了采访的老师认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经常收看短视频,久而久之容易成瘾,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要降低未成年人因此受到的危害,须依靠家庭、学校、平台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家长应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子女上网监管责任。
小高第一次看视频是在一年前。一天晚上,她在手机上下载某视频软件,看了一段关于宠物的短视频,“看完了也没什么感觉”。得知女儿开始看短视频后,小高的妈妈有些意外,但并没有反对。“妈妈有时跟我一起看那种好玩儿的短视频。”小高说。她喜欢和妈妈看一些萌宠的日常,“因为想养只狗但妈妈又不让,所以就一直看一些狗狗的视频”。据小高介绍,班里面的同学很多都喜欢看短视频,看完之后“还模仿短视频里面的手势,动作和说话。”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像小亮家可以陪她一起看视频,有的家长给孩子看视频恰恰是因为有时候忙而没空管孩子。王老师为这个班班主任,她证实,她周围的孩子看短视频现象“挺普遍”,还容易上瘾。其中一个孩子天天看短视频,家长无奈之下把他送进一所管理严格的寄宿学校。“成年人都管不住自己,更甭提孩子。”王老师对我说。
其实平台也针对青少年的健康使用短视频推出过相应的措施,如较为广泛使用的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下,每日22点至次日6点,短视频页面会进行锁屏,未成年人无法使用该产品,而且在“青少年模式”中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购买等操作。其次家长还可以设置孩子的使用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间也会锁应用。“有时候没空看孩子可以防止他看太久。”小宇的妈妈的说。在采访中我也了解到,给短视频应用加上了青少年模式的家庭中,孩子们使用短视频的时间相对少一些。王老师对青少年模式表支持态度,但也提出了她的担忧“对于短视频平台低俗有害信息的监管已见成效。但“显性”的低俗信息容易治理,“隐性”的易沉迷特性及消极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却不易甄别和引导。”依我所见,短视频平台所引起的沉迷、麻醉效应,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主流文化的缺失。短视频虽短,但监管不能“短”,这需要更加深入、精细的监管措施,以及对网络优质主流文化的倡导。
“目前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准入门槛。游戏平台至少有需要实名认证和设置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而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即使不注册也可随时刷新观看,这是对未成年人潜在伤害最大的漏洞。”陈老师在采访中说到。所以家长给未成年人的应该是一部干净的手机,而不是一部可以随意登录短视频平台和游戏网站的手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责任不在平台而在家长。
防止沉迷、保护未成年人,并不是将未成年人排斥在网络之外,而应注重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家长以身作则、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监管部门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多方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帮助青少年学会分辨、加强自律,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善用短视频助力学习和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