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挖掘其景观基因,进而系统阐释大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运河基因调研团队员前往山东省滕州市开展实践活动。
在滕州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团队首先联系了文化馆负责非遗项目的张主任,主任亲切地为队员们介绍了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帮助团队提前联系了非遗传承人。
团队率先到达的是木石皮具店,传承人王志军老师向队员解释了皮具的历史渊源和主要作用,并展示了制作过程与制作工具;界河西西曹村的松枝鸟传承人唐来华老师很是亲切热情,当讲述到她在小学教授孩子们制作松枝鸟且该工艺倍受孩子们喜爱时,她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王楼村的木板年画传承人王振军老师与队员们交谈甚久,在传承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许多学生拜师学艺,我也都是毫无保留的教给他们,但是很难有人真正坚持下来。”
三位传承人,都将技艺与利益进行了对比,没有一位把利益放在技艺之上,他们知道工业化制作现已深入人心,但苦守技艺并不是固执,而是传承。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下,他们也必须进行一系列创新,以顺应现代消费需求。但是现有的创新对于未来的延续是远远不够的,而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很多技艺无法创新的现状。
一代代非遗传承人,传承的不单单是技艺,更是记忆,是老一辈人的心血,是手艺和血脉的紧紧相连。非遗传承需要手艺人呕心沥血的制作钻研,也需要政府的协助支持,需要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和更高的文化认同感。而此次调研,也为团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